利益政治研究的范式、路径和意义:“利益政治研究”工作坊举行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政治实践,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原创性政治理论,是中国政治学的重要学术使命和宗旨。长期以来,北京大学研究团队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方法为指引,以古今中外的利益政治研究有益要素为学理资源,形成了一批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规范性和实证性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北京大学“利益政治研究”分析路径与理论体系。

为集聚学界研究合力、推进相关研究深入发展,2021年1月9日,由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利益政治研究工作坊:利益政治研究的范式、路径和意义”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委党校、香港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科研学术机构的30余位师生出席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和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徐湘林教授主持。他指出,恢复重建40年来,中国政治学正在进入一个自主、自觉的发展阶段,不少学者产出了原创性的概念和理论,并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在这其中,利益政治研究正是北京大学王浦劬教授团队在长期思考和学术积累中形成的重要理论创新。

图片1.jpg

徐湘林主持会议

在背景介绍与成果展示环节,利益政治研究团队领衔专家、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王浦劬教授指出,利益政治研究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把握和理解政治现象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切入点,改革开放以来,确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那么,如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前提下,对社会转型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进行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理论解释力的学术回应,成为恢复重建的中国政治学理论构建的重大命题。20世纪90年代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出版的《政治学基础》,是从利益视角出发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进行回应的早期尝试。此后,经过20多年的持续努力,团队已经基本构建起利益政治的分析路径,产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中国传统的利益理论和西方利益理论研究和辨析为主的规范性研究成果,同时形成了以理论验证为出发点的实证性成果。他希望,学界同仁能够共同参与这一事业,推动利益政治相关研究的丰富和发展,也希望学界能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根据中国政治与世界政治的发展要求,持续构建中国特色的原创性政治学一般理论。

图片2.jpg

王浦劬致辞

在研讨会的第一个议题“利益政治研究的预设与范式”环节,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段德敏从政治学的相关研究范式切入,考察了作为利益政治研究核心概念的“公共利益”。他认为,主流的关于“公共利益”的理解视角包括聚合论、协商论和建构论,三者分别以支持的人数、协商与对话以及政治代表的“解读”作为确定公共利益的主要依据和实现方式,这些视角也构成了未来拓展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

图片3.jpg

段德敏发言

在研讨会的第二个议题“利益政治研究的方法与路径”环节,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舒杨对西方利益理论的历史流变进行了细致梳理,她认为,“利益”在西方理论语境下,先后经历了“欲望”“特殊欲望”“理性”“善”和“益品”的内涵演化,并指出,这种发展的动力在于“主体性与客观性”“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对结果的关注与对规则的关注”之间的矛盾及其辩证关系。

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赵滕从马克思主义利益分析方法出发,辨析了“利益分析排斥甚至否认正义、正当性等应然性问题”的观点,认为应然性研究应纳入实证性利益分析的研究范畴。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助理教授季程远回顾了利益政治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地方隐性游说与地方发展的典型案例,以利益政治为参照,对实证量化研究进行了方法论的反思。

在研讨会的第三个议题“利益政治研究与博弈论”环节,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臧雷振教授分别梳理了利益政治学的研究议题和博弈论分析主题,他认为,两者在博弈要素、博弈类型、求解方式等方面存在深度的契合关系,而将博弈论引入利益政治的议题,是拓展利益政治研究的增长点。

图片4.jpg

研讨现场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吕普生副教授则认为,有必要构建一种超越博弈论的利益分析路径,他认为博弈论在中国政治决策研究中存在局限性,不仅难以解释众多的共识性决策,其结构也与中国政治实践存在差异。因此,他尝试提出一种“使命驱动”型的政治共识形成机制。

在研讨会的第四个议题“利益政治研究与制度研究”环节,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王清教授以中国户籍制度的变革为例,针对“这项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的制度如何实现变迁”的核心问题,反思传统的经济分析、历史分析和文化分析视角,通过将该项制度还原为基础性利益分配机制,认为利益的变化造成了制度的变迁,同时,这种变迁还是一种基于利益扩散和利益分流的复合型制度变迁,从而实现了描述性研究向解释性研究的拓展。

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孙响博士指出,利益是信任的基础,制度是协调利益关系的根本保证,因此,建立制度化的利益协调机制,是提升公众对政府信任的根本途径。

在自由讨论环节,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朱光磊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贺东航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杨立华教授、中共中央党校政治与法律教研部李锋博士先后发言,分别结合自身的科研思考和学术经历,对利益政治研究的学术意义、理论价值、运用功能和发展前景予以积极评价和充分肯定。

随后,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朱萌与王浦劬教授围绕利益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利益形成的主体与社会机制、“利益”作为利益政治分析逻辑起点的适当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图片5.jpg

燕继荣总结发言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燕继荣教授对于工作坊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利益政治研究是在北京大学研究团队长达20多年的科研历程中逐步呈现出学术自觉的分析路径和研究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他认为,不同于自然学科,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是关于“人”的根本性学问,以由人组成的社会群体的各种政治现象。长期以来,政治学围绕群体公共生活形成了多元分析路径,总体来说主要包括团体分析、制度分析和行为分析等三种,其共通性在于都以回应和解释政治现象的原因和变迁动因。王浦劬教授团队的利益政治研究,属于第三种研究,而且深入到人的本质规定的需求性,由此展开对政治现象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的探究,实际上,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入研究,才逐步形成了经受时间和实践检验的利益政治分析系列规范性和实证性研究丰富成果。随后,燕继荣对各位发言人的主题报告进行了分别点评,并对利益政治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寄予了期待。

图片6.jpg图片7.jpg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王浦劬对各位与会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利益政治在规范性和实证性两条路径上的拓展性研究进行了规划和部署,一方面,研究团队将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西方政治思想等领域深化利益政治的规范性研究,另一方面,研究团队将基于新时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及其政治实现机制,展开利益政治的实证研究。他指出,面对不断发展的政治现实和政治实践,中国特色的学术和理论也要进行相应的科学创新,这种创新不仅有学术上的文化传承效应,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也有重要的解释力和智力支撑价值。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