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平在北京论坛(2019)开幕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杨洁篪同志,

尊敬的韩启德主席,田学军部长,王宁书记,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学者,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这美丽的金秋时节,北京论坛(2019)今天正式开幕。

十六年前,北京大学、北京市教委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发起创办了北京论坛,在《北京宣言》中写到:“人类文明,将通过我们的努力,在理智与和平中交汇,在理解与合作中交融”,表达了以北大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热爱与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十六年来,不管世界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北京论坛始终坚持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和信念,在“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的旗帜下,在学术、思想与文化领域,大力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和谐对话与友好交流,致力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学术交流与发展,并以此推动社会进步。

按照这个学术理念,十六年来,北京论坛共举办涵盖20个主题领域的分论坛148个、约1500场专题研讨和对话,6000余位名流政要、专家学者出席或致辞,影响力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曾连续八年在北京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等名流政要,罗杰·梅尔森,阿马蒂亚·森等7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乔姆斯基等著名学者都曾亲临北京论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成为了这一论坛的重要支持单位。

在文明交汇、思想交流中,北京论坛已发展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学术会议和重要学术品牌,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此,我们要向北京论坛的共同创办者——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向历年来参与北京论坛的专家学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正是大家对学术和真理的孜孜不倦探索,让北京论坛文明和谐与共同繁荣的理念赢得了广泛共鸣,持续发扬光大。

我们认为,十六年来北京论坛所积累的精神财富和品牌价值,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北京论坛始终怀着对人类命运的关心和人类文明的关怀,在学术研究和现实问题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多年来,北京论坛围绕世界重大现实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讨论,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有学者曾将北京论坛比作“学术界的奥林匹克盛会”,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进行了诸多促进文明交流的对话,其中很多话题充满人文关怀和远见卓识,也成为创新的源泉:在探讨政治时,学者们呼吁要平等、合作、休戚与共;在谈论经济时,倡导消除贫困、实现共同繁荣、人人幸福;回顾历史时,渴求历史的公正、文化的自觉、文明的交融;研讨哲学时,主张生命的意义是万物本源,生存的平等是众望所归,文明的和谐是终极目标;分析社会发展时,倡导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此外,北京论坛还设有学生论坛,鼓励青年人文交流,让青年人也来畅谈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培养青年的人文精神和世界情怀。

第二,北京论坛始终致力于在国际学界增进文明的对话与交流,让世界更懂得中国,让中国更了解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说:“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北京论坛秉持新文明观,坚持文明是平等的,在尊重西方文明的同时,坚持东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向世界展示东方智慧;同时,北京论坛张开怀抱,欢迎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北京论坛既关注中国问题,更将全人类看作呼吸相通的命运共同体。

第三,北京论坛始终以文明和谐为时代主题,聚焦“变化世界”,关怀“人的未来”。北京论坛的主题充满现实关照,每一年都围绕当下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可以说在过去十余年里,北京论坛忠实地记录了“变化的世界”:多元文明互通互鉴、世界秩序发生变革、全球化格局正在重构、人们在应对挑战中走向未来——这也正是我们今年论坛的主题和分论坛要深入研究的话题。我们清晰地看到,变革、转型、挑战、重构这些词构成了当今时代的背景。当前,人类面临的变化越来越具有全球性和整体性,我们必须主动应变,加强文明之间的合作来共同面对挑战,促进文明之间的交流来共同商议对策。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政府、社会、大学、企业的对接与耦合,推动不同学科学者间的交流合作,更多的创新将会在融通和交叉中产生。北京论坛将继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探索人类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希望大家在开会之余,在金秋的北大校园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谢谢大家!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