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印度学研究,深化中印学术交流——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在“中印文化艺术交流:学者常任侠与画家常秀峰”专题展览开幕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印度驻华大使唐勇胜先生及夫人Dolly Misri女士;

尊敬的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先生及夫人江亦丽老师;尊敬的中国侨联副主席齐全胜先生;

尊敬的郭淑芬女士;

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齐聚燕园,共同举办“‘和平之乡’的中印文化艺术交流——学者常任侠与画家常秀峰”专题展览,分享20世纪中印艺术文化友好交流的图卷。

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精心筹备本次展览的校内师生员工和校外协办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常任侠先生和常秀峰先生既是叔侄,又是师友,更是当代中印文化交流的使者。常任侠先生是艺术考古学家、东方艺术史研究专家、诗人,曾在北京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办的南亚研究所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在中印艺术与文化交流史研究领域成绩斐然。1945年,应泰戈尔先生创办的印度国际大学之邀,常任侠先生赴大学所在地、梵文意为“和平之乡”的圣迪尼克坦(Santiniketan)讲授中国文化史。

1946年,经常任侠和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举荐,常秀峰前往“和平之乡”留学,成为20世纪首位留学印度的中国艺术生,创作了一批具有印度风格的作品,在中印艺术融合之路上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他毕业后相继在印度加尔各达等地的华侨学校任教,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两位先生胸怀大义、崇尚和平,在他们的画作与著作中,饱含着悲悯众生的情怀和文明交流的使命,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明年是中印建交70周年,我们在此举办“中印文化艺术交流”展览,是对两位先生的最好致敬,也是对中印交流史的一次重要回顾。

中国和印度是当今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很早就开展了印度学研究。早在100多年前,我们的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推动“新课改革”,其中就有“印度哲学”一门。这门课程邀请哲学家梁漱溟先生授课,是近代中国大学开设最早的印度学课程之一。1924年,应蔡元培老校长的邀请,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了北大,并发表了演讲。

在北大历史上,有胡适、陈独秀、钢和泰、陈寅恪、汤用彤、许地山、向达、周一良、金克木、季羡林、刘安武等一批大师,都对印度语言、文化、历史、哲学、宗教等问题产生过浓厚的兴趣。前辈学者们的一系列论著与学术活动,为研究和传播印度文化产生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北大高度重视与南亚和印度研究相关的学科建设,依托外国语学院、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等机构,推动印度文化研究和人才培养。以王邦维和段晴老师为代表的一批杰出学者,传承了北大印度研究的旗帜,在梵语、巴利语文献,佛教史,中印文化关系史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凝聚了一支印度研究的中青年人才队伍。

学校还积极参与推动同印度的官方合作和民间交流。2000年,时任总统科切里尔·拉曼·纳拉亚南来访北大,将泰戈尔铜像赠送给了北大,还会见了季羡林先生。2003年,时任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来华访问,为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揭牌。2016年,时任印度总统慕克吉率团访问北京大学,见证了北大与印度多所大学合作协议的签署。近年来,北大通过学生联谊、派遣学者、组织国际会议等方式,推动与印度各大学之间的友好交流。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本次展览为契机,以两位先生为榜样,继续加大对印度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深化与印度大学的学术交流,努力为两国的高等教育合作、民间交流与睦邻友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嘉宾的莅临,祝愿本次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北京大学校长 郝平

2019年11月23日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