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榜样学长进“思修”课堂活动

2018至2019学年上学期,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全校本科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课程,在北京大学团委和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邀请到宗立冬、宋玺、李晓丹三位嘉宾。在不同专题的课堂上,三位嘉宾与同学们就个人经历与心得体会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课程设置深受学生喜爱。

http://pkunews.pku.edu.cn/xwzh/attachement/jpg/site2/20190201/8cec4b7a863a1dbe24bf01.jpg

课程现场

宗立冬是北京大学2010级中文系硕士生,2013年从北大毕业后志愿前往基层,到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担任基层干部,现任该乡党委书记。在课堂上,宗立冬为同学们解读了基层干部的四种角色:项目经理、拆卸组长、规划专家、调处能手。他强调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要始终做到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精进技能、诚心正意。宗立冬用“险刺激”“有可为”和“诗意浪漫”三个关键词概括他的基层体验,以详实的内容、切身的体验和风趣幽默的语言为同学们全方位展现了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

宋玺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8级硕士生、中国海军第25批赴亚丁湾护航编队唯一女陆战队员,号称“军中花木兰”。宋玺在课堂上分享了自己当兵的缘由、经历、思考和收获,从最初怀着证明自己的愿望进入新兵连,到为了进入陆战队拼命训练受伤从而无法实现最初作为侦察兵的梦想,再到对真正的军人的思考,她收获了成长、战友情和无所畏惧的初心。奉献、格局和理想是她分享的关键词。

李晓丹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16级硕士生,曾获北京大学学生最高荣誉——五四奖章,多年坚持参与多项志愿服务工作。李晓丹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了她在祖国贫困地区参与帮助艾滋病家庭志愿服务时的感人故事,讲述了她在志愿服务中遇到的几位艾滋病儿童的经历。相互成长、克服一切困难去实践以及信仰的选择是志愿服务带给李晓丹最深的感受。

在交流环节中,同学们针对嘉宾们分享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嘉宾们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本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方案尝试邀请优秀“北大人”为在校本科生分享不同于日常校内生活的经历,紧密贴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为课堂增添了真实、生动的材料,帮助学生更加充分理解思修课学到的理论,为学生校内外的社会实践起到了指引和动员作用。


编辑:凌薇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