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致辞|同情、担当、包容、理性——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其在国关2020年毕业纪念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向在场和不在场的2020届各位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完成了学业的一个重要阶段,也祝贺你们中相当一部分人终于要走出校园,从知识和财富的消费者变成了生产者。

今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今天也是个特别的日子,所以这份祝福也是特别的祝福。我希望它能够跨越千山万水,到达全国各地、世界各地不能到场当面接受我们的祝贺的同学那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今天这个仪式,从开始准备的那一天起,就不仅是面向在校的几十位同学,而是面向在全国、在世界各地的三百来位毕业生的。天涯共此时。愿意我们所有人能够感受到彼此的存在和爱意。

另外,我还想表示深深的谢意。首先是同学们的老师和家长,其次是我们的每一位同学。正是有了大家的理解、支配、配合和忍耐,我们才能完满地完成最后一个学期的学习,论文的写作和答辩。线上的教学和答辩虽然可以足不出户,但也有线下没有的劳累和辛苦。相信有不少老师和同学的近视又加深了若干度。另外也有的老师,为了让在不同时区的同学能够找到合适的共同时间,早起晚睡,或者错过了用餐。总之,谢谢大家!我们有做得不好的、没有做到的,也请大家多多谅解和包涵。当然,毕业的工作还没有完全结束,也希望大家在剩下的时间里,一如既往地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也请大家相信我们。我们一定尽最大的努力,让大家满意,包括各位最关心的事——如何收拾大家的行囊。

今年的毕业纪念可能有两个绕不开的字,那就是“新冠”。我们和它相伴了半年,也和它斗争了半年。正是因为它,绝大多数同学才不得不天各一方,不能来到母校亲历你们的盛典。

这是一场特殊的灾难。其实如果从国内受害者的人数来看,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都比这次的“新冠”更严重,但都没有像“新冠”这样,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那么大的影响。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这次疫情遍及全球,并且引起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二是它持续的时间足够长,正是在疫情的这种长期持续中,使人们能够有足够多的时间,对疫情本身,对我们应对疫情的手段,甚至对我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进行充分的检审和反思。

今天,作为毕业寄语,我就想和各位同学一起分享我自己在这段时间的一点点思考,那就是如何理解公民的责任,因为在疫情中,公民责任是我们常常想到的一个问题。

公民既是一个外来语,也是我们中文原本就有的词。作为外来语,它首先指的是城市的居民,近代以后成为一个政治与法律概念,指一个国家中拥有完全的法律权利和义务的个体成员。作为本土的中文词,公民指的是“为公之民”,与为私之人对立,即胸怀天下,为公众谋福利的人。有意思的是,从政治意义上说,外来语和本土词的公民又具有共同的含义。在西方语言中,市民作为公民的前身,意味着一种与农民不同的生活方式,即公共性和参与性的生活方式,所以在西方语言中,公民这个词也有很强的公共性含义。也就是说,公民作为各种权利与义务的主体,同时也是为公之民,而非为私之人。我今天更多地就是在为公之民的意义上讲公民,而不一定指某个特定国家的法律意义上的公民。

公民既是为公之民,就意味着责任,对其他人和对共同体的责任。关于这种责任,我想强调其中四个方面,即同情、担当、包容和理性。

首先是同情。同情是共同的情感,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怜悯。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说明同情是人的一种本能。英国思想家密尔认为,同情的基础是类意识,即意识到我们同属一类,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当然,在忙碌的生活中,在激烈的竞争中,甚至在彼此的敌对中,人的这种本能会被压制,会被遗忘,人们会变得相互冷漠,变得对别人的喜怒哀乐无动于衷。所以孟子也说,包括恻隐之心在内的“四端”,只有君子存之,小人则弃之了。但是,这场疫情让我们重新捡起可能已经久违的同情。每一个人都曾为疫区的同胞们揪心、流泪,对他们的痛苦与无助感同身受,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之为人最基本的东西,那就是同情,就是痛别人之所痛,忧别人之所忧。在这个时候,我们才体会到,公民并不意味着各种法律权利的堆积,甚至不同法律主体之间的纠纷,它首先蕴含的是一种命运与共、休戚相关的情感纽带。没有了这种纽带,共同体无从谈起,人类的未来也会暗淡无光。在这次疫情中,正是这种无所不在的同情,让我感觉到了我们的未来和希望。

其次是担当。这场疫情中涌现出一大批让人动容的担当之士,我想大家有目共睹,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所谓担当,是同情的下一步。我们能够痛别人之所痛,忧别人之所忧,那么就应该能够把别人的痛苦担到自己的肩上,像让自己摆脱痛苦与忧伤一样,尽力为别人消除痛苦与忧伤。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病毒不会区分贫富贵贱,也不论区域国别。每一个人受到的威胁,都是所有人共同受到的威胁;每一个人的安全,也是所有人共同的安全。人类是一个真正的共同体。当然,每个人的身份不同,担当的方式也不一样。医护人员的担当是走向抗疫第一线;科研人员的担当是发现并揭示病毒的真相;一位普通的武汉市民的担当是抵挡住外面的各种诱惑、坚持宅在家里不出门;你们的担当是上好网课写好论文、处理好与父母家人的关系,让他们能够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疫情中每一位公民最基本的担当,则是不管自己是否原意,在公共场所,能够为了别人戴上口罩。一句话,担当,就是为别人付出。一个人只有做好为他人付出的准备,才算是一位合格的公民。

再次是包容。公民是为公之民,但“公”并不是一个可以随便由任何人来定义的概念,只能是各种“私”的交汇。我们生活的世界高度复杂而多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选择。在这个世界里,我们要能够和平共存,共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能够相互包容,也就是能够容忍别人与我们不一样,只要这种不同不会导致刻意伤害别人的利益。就此而言,学会和与我们不同的人友好相处,在不同中找到共同的价值和利益,同时从别人不同的选择中借鉴我们可以学习的因素,恰恰是公民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天下太平,人们各行其是的时候,可能并不需要太多的包容;只有危难时刻,人们的利益可能出现明显冲突的时候,包容的意义才会突显出来。特别是在像“新冠”这样的疫情袭来的时候,当别人不同的生活方式或者行为方面有可能被认为威胁到我们自己的安全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的包容度受到严格检验的时候。

最后是理性。康德说,对于未来,我们有希望的义务。我在这里想说,对于任何困难,我们都有理性对待的责任。罗马人认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人们能够拥有共同的价值,也就是罗马人所说的自然法,原因就是因为人具有共同的理性。因此,理性是不同风俗、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的人们相互之间能够达成共识的唯一的桥梁,也是危难中解决问题最好的手段。我们可能很难定义什么是理性,但却很容易识别什么是不理性。比如,在灾难面前惊慌失措是不理性,灾难到来的时候以邻为壑是不理性,面对灾难一厢情愿、感情用事也是不理性。我在这里特别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正在面临一场灾难,以后也许还会面临其他的、甚至更大的灾难。灾难当头,我们不可能不付出一点代价。如何付出代价,由谁付出代价,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理性面对的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想清楚,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走出灾难。各位是研究政治学的,对收益和成本的分配,恰恰就是政治的根本问题。至于那些你情我愿、公平交易的事,不必让我们操心。也就是说,大家必须学会取舍。就此而言,能否理性面对灾难,是公民责任最重要的体现。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方面。

同学们,大家就要告别一种生活,走向另一种生活。我很喜欢卡尔·波普的一句话:“Nothing is definite, the future is open”。希望大家牢记公民的责任,创造属于你们每一个人的未来。

疫情尚未结束,请大家多多保重。另外,我还想在此向大家,特别是向那些没有能够参加今天纪念仪式的同学郑重宣布学院的一个决定,那就是:你们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情况下,在未来的任何一年参与当年的毕业和学位授予仪式,学院会为每一位同学组织一个特别的环节,以弥补你们今天的遗憾。

谢谢大家!我们在燕园等待,期待你们早日归来。

相关链接:毕业季|重逢再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0年毕业纪念仪式举行

专题链接:2020毕业季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