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结缘“京华杯” 棋中有真趣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北京大学广大师生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在各条战线上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70年,每个北大人都有一段关于北大的记忆,都有自己的北大故事。北大新闻网特联合医学部党委宣传部、深圳研究生院、国际合作部、校友工作办公室、离退休工作部等开设《70年·我的北大故事》专栏。

专栏通过报道70位普通北大人,分享他们印象深刻的、与北大有关的故事,从不同时期、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记录和反映北大的精神传统、师长风采、校园文化、精神风貌,和读者一起在尘封的记忆里,感触一个更具体更生动的北京大学,进而感受时代的变迁。

需要说明的是,北大有数十万师生校友,我们仅从中选取了70人进行采访。由于时间有限、认知有限,在人物选取上难免有一孔之见,希望读者诸君指正。

新闻网正陆续推出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个人简介

林琳,出生于1986年10月。2004-2007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文学学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学士。2013年至今担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讲师。研究领域和方向:德语语言学、功能语言学。

林琳至今还记得参加第二十一届清华北大“京华杯”棋类桥牌友谊赛的情景。在女子三棋混合组中,作为国际象棋选手的林琳与两位世界冠军代表北大并肩作战:一位是中国象棋世界冠军金海英特级大师,另一位是围棋世界冠军徐莹五段。

那一届“京华杯”,北大取得了完胜。林琳当时并不知道,这次胜利,拉开了北大“京华杯”11连冠的序幕。

林琳2004年考入北京大学,如今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学系讲师。

林琳与北大的缘分始于国际象棋。高二时,她的父亲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短小的新闻:北大开办棋牌类特长生冬令营。那时,林琳才第一次有了报考北大的想法。尽管她最终以外国语中学优秀学生的身份保送进入北大,而无需以棋牌类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份被特招,但林琳始终认为,是国际象棋给予了她考取北大的原动力。

林琳在赛场上

入学之后,林琳与国际象棋有了更多不可分割的联系。刚入学她就加入了北京大学国际象棋协会,大二那年她担任了协会会长。林琳大一便参加了北大清华“京华杯”棋类桥牌友谊赛,而且还是被“当个男子用用”进入了男子组。

“京华杯”作为中国两所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间一年一度的师生棋牌交流比赛,是一项受到全国高校关注的盛事。林琳初次参赛正是2005年的第十九届“京华杯”。这一次比赛,林琳战平了清华的男选手,北大国际象棋队以5:3战胜清华国际象棋队,取得了令人扬眉吐气的胜利。

2005年“京华杯”成绩表

林琳大一参加了很多比赛,除了“京华杯”,还有全国大学生赛和北大清华综合象棋比赛等。她自嘲:“每次以‘专心读书’为借口都被轻易地击破,最后都是开开心心地去比赛,仿佛中学时放弃下棋、专心读书是句空话,只是给自己的懒惰画了一张不甚有效的外衣似的。”

然而这位自嘲“懒惰”的女士在同学们的谈论中却是相当学霸的存在。大一下学期,她在参加各种比赛的同时修了多达50学分的课程(包括双学位),竟还能把绩点保持在3.7,这一度成为德语系学子口中的“传说”。2004年,学校出台了新政策,允许中学学习非通用语的“高起点”学生申请选修更高年级的专业课程、自修低年级精读课程,相当于“跳级”。林琳中学就读于南京外国语学校,从初中起便主修德语,还曾经去德国交换过。因此她有幸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林琳坦言,如果没有北大鼓励学生追逐梦想、发展个性的氛围,她是无法放手去尝试各种可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的。

受益于此,林琳在大一就同时进行着大一大二两个年级的专业课学习,还选修了经济双学位。课程很多,任务也很繁重。一学期,从周一到周六,早八点到晚九点,她的课表都排得满满当当。德语系是出了名的课业繁重,经济双学位任务也不轻。有一段时间,她一天只睡四个小时,每天忙着论文和考试。当她谈起这段经历,只是说“过得不太像人,但还是过来了”。

兴趣总能让人挤出时间。尽管课业繁重,林琳还是尽力协调好时间,去和队友下棋,去协会参加活动。校际的文化交流丰富而频繁。北大国际象棋协会当时还举办过两届和哈佛大学国际象棋队的对抗赛,北大也都获得了胜利。

值得铭记的不只有胜利,还有体验和友谊。林琳清楚地记得,哈佛的队伍来北京比赛时,他们一起去爬长城,坐的还是绿皮小火车。北大的队员们带着哈佛的学生穿越站台去赶火车,美国孩子们都超级兴奋,觉得又惊险又刺激。火车在群山中穿梭,友谊也在旅程中升温。林琳和小伙伴们去哈佛比赛时,一群人在芝加哥转机,遇上了百年一遇的大风,只能滞留在机场。到了夜里,机场冷得像一个冰窖,逼不得已,队员们只好靠着餐厅取暖,度过漫漫长夜。

棋中岁月短。转眼就到了2007年,大四的林琳再次参加了“京华杯”。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比赛场景。这个场景,林琳一直记忆犹新。最终北大成功夺冠,由此开启了“京华杯”11连冠的壮举。这是属于林琳和队友的荣誉,也是她给燕园的毕业献礼。

国际象棋不仅给林琳带来了荣誉,也带来了爱情。

“谈恋爱是大学生活中很重要的事”,她这样说。

她和男朋友,来自同一所高中。她下国际象棋,他下中国象棋。两人一起下棋,一起参加比赛,进入同一所大学,并最后走到一起。在北大,两个人一起自习,一起在“城教”吃东西,元旦时在百讲广场听新年的钟声、看露天的表演,度过了在燕园的青葱岁月。

毕业后的林琳出国求学,离开燕园的几年,燕园对她的影响却始终都在。2013年,林琳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燕园,开始在德语系任教。

除了教学和学术研究,国际象棋依旧是林琳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6年,正值“京华杯”三十华诞,林琳和她曾经的恋人此时已是夫妻。他们携手代表北大出战,一同捧起了“京华杯”第11连冠的奖杯。

林琳与先生在“京华杯”颁奖仪式上

多年燕园生活的熏陶,也让林琳深感“对棋的理解更加深了一层”。2017年5月,离开棋坛一线多年的林琳“复出”,参加了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选拔赛,一举夺得北京市冠军,还取得了正赛名额。7月,全运会决赛阶段的比赛在天津举行。林琳面对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选拔赛冠军,出色地发挥了自身水平,夺得铜牌,实现了登上全国比赛领奖台的梦想。

林琳在全运会领奖台上

一届又一届的比赛,赛场上的珍贵回忆,都伴随她一路走来,并且将伴随她在燕园继续前行。(文/新闻网记者 胡曼)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