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小组”2017年学术年会

2017年11月3-5日,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小组”2017年学术年会在南京林业大学举行。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郇庆治教授、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刘中亮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林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余名代表,围绕“生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国际绿色左翼理论与运动研究”“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评估和反思及“国际绿色左翼视野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的未来展望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会议现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坚持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基于这些重要论述与战略部署,与会专家首先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准确意涵与培育路径展开了热烈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张云飞教授从政治基础、产权基础、动力基础和领导力量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主要意蕴,而南京林业大学王国聘教授则认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理应包含社会主义性质、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等四个方面的构成性内容。

郇庆治教授系统总结了研究小组过去三年来围绕生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国外绿色左翼思潮与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等三个议题所开展的研究。其中,对于“布兰德批判性政治生态学理论”或“社会生态转型理论”,他将其主要观点概括为如下三个要点:“绿色资本主义”是当代资本主义自我规制和调节潜能的表现或产物,而目前已超出欧美发达国家境域的“帝国式生活方式”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这就使得全球左翼必须重新考虑组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转型左翼”或“绿色左翼”来构成对这种新型资本主义形态的抗拒与替代。在此基础上,中央编译局刘仁胜博士专题分析了近年来国内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研究小组围绕“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历史文献再考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政治哲学基础”等议题所做的深入探讨;北京邮电大学李全喜博士专题分析了研究小组围绕《超越发展》一书的中文翻译所开展的对于拉美“超越发展”或“发展替代”学派的学术研究,尤其是他们所倡导的“好生活”理念;而南京林业大学曹顺仙教授则专题分析了研究小组过去三年中所组织实施的对于北京、江苏和江西等地的系列生态文明建设调研,认为区域一体化视角下对大北京地区、生态现代化视角下对江苏省、绿色发展视角下对江西省的实例分析论文,同时具有重要的政策借鉴价值与个例分析方法论意义。

“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小组”成立于2015年6月,致力于研究中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构建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网络平台并参与促进全球性的绿色左翼国际对话。在“社会生态转型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框架下,该小组已举办了“多学科视野下的环境挑战再阐释”中德研讨会“绿色增长、绿色资本主义与社会生态转型”系列研讨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中国绿色左翼研究”研讨会、“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小组2015年学术年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社会生态转型”博士生论坛、“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小组2016年学术年会”等活动。

编辑:拉丁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