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院两会笔谈︱刘冲:沉着应对多重严峻挑战 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全球价值链不断深化与重塑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特征。一国能否从参与全球化中获益,日益取决于能否成功融入全球价值链、能否在全球价值链中某一特定环节占据新的竞争优势。

长期以来,我国以“世界工厂”的姿态嵌入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条之中,商务部等七部委《提高我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指导意见》指出“目前我国相关产业总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国际参与仍限于对现有价值链的适应从而停留在产品加工环节,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固有问题仍亟待解决。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出现新变化。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以华为为首的高科技出口企业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一定程度上说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贸易摩擦常态化恶化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对我国高科技企业的遏制力度与高新技术出口管制的增强,为我国逐步嵌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增加了转型阻碍。同时,全球疫情冲击下不容乐观的国际经贸形势一定程度上给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价值链升级带来了新挑战。

毋庸置疑,推动我国产业国际参与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嵌入是我国企业深入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要求。然而在日益恶化的国际经贸环境与转型压力的挑战下如何实现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不揣浅薄,对这一问题有一些初步的思考,以就教于各位专家读者。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攻克核心技术瓶颈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表示:“当今全球价值链中的无形资本将逐渐决定企业的命运和财富。”而作为用以保护无形资产的重要工具,知识产权的地位在世界经济中日益重要。中国要实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构建以创新和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综合竞争新优势是关键。一方面,如《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政府应当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与生产积极性,发展社会研发机构,构建关键技术、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的攻关时间表,不断向上延伸产业链,专注于链上的技术知识密集环节。以动态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扬长补短,在努力打通瓶颈部门限制的同时,面向国际市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在此基础上,应注重维护创新成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约束,完善新业态新领域保护体系,构建社会共识,从而以良性激励营造创新氛围,助力价值链升级新业态。

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厚植产业发展根基

我国企业国际参与攀升迟滞,一定程度上是产业无效供给过剩与新动能培育力度不足的表征,根源于生产要素配置扭曲导致资源错配与产业体系配置失调。故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解决产业体系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从而推动国际参与攀升的根本途径。其中,技术市场要素活力的充分激发是刺激创新创业,培育增长新动能的物质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应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探索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从而以创新要素的充分流动释放创造活力,以人才充分流动为克服技术瓶颈,培育产业动能夯实根基。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形态一方面为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基于信息与数据的要素互动催生了数字经济新业态,为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与数字经济深入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因此顺应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潮流要求,应充分培育数据共享氛围,优化基础数据共享服务,在完善数据管理与数据保护制度的基础上激活社会数据资源新价值,从而构建高质量发展可靠动力核心,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促进全球价值链跨越式升级。因此充分激活技术与数据要素市场活力,促进生产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厚植产业发展根基是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应有之义。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优化服务协同体系

推动我国产业国际参与向中高端攀升,应优化制造业组织基础,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量制造业企业停留在产品加工环节,产业链短、附加值低、落后产能规模庞大是阻碍我国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固有问题。应高度重视化解过剩产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法治、加强规则建设,通过提高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能优化调整。

当前全球价值链分工正在由制造业领域向服务业领域延伸,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发挥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协同带动作用,通过深度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制造与服务融合将显著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一定程度上将通过生产率提升、创新激励、规模经济等效应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参与程度和分工地位的提升。同时,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信息化平台和工具推动服务向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延伸,加快形成横向覆盖“产业链”、纵向覆盖“创新链”的产业服务体系将有助于形成创新创业孵化载体,从而构建以实体经济为主体、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科技研发、金融平台、企业载体、信息交流等要素领域的公共服务供给,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中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总之,正如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的“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国际经贸环境对我国企业提出新挑战的历史节点,唯有反求诸己,以要素的充分流动释放产业活力,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创新激励,从而构建产业发展新业态,方能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实现以开放促发展的历史使命。

作者简介:

ae5e628ca3f141ec8a8548a0bca5fa17.jpg

刘冲,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银行短期顾问。北京大学数学与经济学双学士、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后。研究领域为公共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近年来在Economic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38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软科学、全国统计学一般项目等科研课题。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七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中国工商银行优秀学者奖”、第八届北京大学曹凤岐金融发展基金“金融青年科研优秀奖”、中国信息经济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荣誉。

专题链接:聚焦两会2020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