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院两会笔谈︱袁诚:“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的启示与挑战

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预算报告草案》,中央财政将新增1万亿元赤字规模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总计2万亿元资金全部转给地方。同时,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新增设立了特殊转移支付,作为一次性财力安排,用于支持地方落实“六保”任务,重点用于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应对下半年不确定因素等。这笔资金将直达市县基层,惠企利民,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本次“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的建立是在严峻的新冠疫情之后,为恢复经济民生所采取的应急性、补充性和创新性的转移支付手段。作为新增设立的机制,特殊转移支付的资金直接由中央到达市县,采取了完全不同于《预算法》所规定的由上往下逐级拨付的流程。虽然具体的操作办法和管理方案目前还没有出台,但从中我们看到了“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带给我国预算管理新的挑战和新的理念,而这些挑战和理念很可能成为今后我国转移支付体系未来改革与完善的方向。

2018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明确将义务教育、学生资助、基本就业服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卫生计生、基本生活救助、基本住房保障等八大类18个事项纳入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范围,并根据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客观要求规定了中央与地方的经费分担比例。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前所未有的减税降费力度,也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为保障和实现基本民生的稳定与改善,给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主体单位的基层政府必要与迫切的财政支持,“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的出台应该说并不特殊,它是2018年《改革方案》在特殊时期的落地与继续。

虽然“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是一项应急性的补充性的政策,但它所高亮突出的中央政府保民生的底线理念,所强调与强化的地方政府为民生服务的职责要求,将成为今后地方政府履行其事权、财权的基本出发点和主要方向。很长一段时间里,地方政府为经济服务,为招商引资服务表现出的强烈偏好,尽管这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但是置后为民生的服务,为人民的服务,则是目标和手段的倒置,必然损害地方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目标。本质上,对公共教育、公共医疗的投入、对就业的扶持、对低收入人群的救助,是对当地人力资本、健康资本、信任资本的投资。社会民生是国家的基本盘,是一个地区实现真正小康目标所必需的保障条件。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的实行,将有助于地方政府更好地将基本公共服务置于首位,直面民生保障的迫切诉求。

不可否认,在特殊时期首次出台的“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如何在现实中得到全面的贯彻与执行,真正让基层群众、中小企业受惠于斯,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实际挑战,而且这个挑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复制。

首先,我国自分税制以来实行的是从中央到省、市、县、乡镇的五级预算管理体制,本次“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经费的拨付要越过省级,从中央直达333个地级行政区和2845个县级行政区,拨付通道如何建立?额度分配的公式如何确定?特别是,转移支付资金到达市县后,又将通过什么通道直接到达目标人群和企业手中?自疫情以来,给中低收入人群以及步入困境的中小企业发放补助金的呼声和讨论一直非常热烈,但真正大规模有效实施的项目和案例却不多见。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在现金发放和有条件消费券发放之间都选择了后者,而后者通常设置复杂的申请程序和使用条件,阻碍了低收入群体的最终受益。地方政府作出这样选择的原因一是由于刺激经济、服务经济的主导意识所致,二是从基层政府通达补助目标人群账户的通道没有很好的建立。2019年我国月薪收入未达个税起征点5000元的工薪人口占比超过80%,全国中低收入人口中有4333.5万人纳入城乡低保系统,剩下为数不少的贫困家庭和人口的就业、收入、消费情况并没有登记建档。他们很可能是疫情之下最需要帮助的群体,但救助款项很难精准到位。大数据时代,尽快建立完善的收入、就业、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是实现特殊转移支付精准发放,减少救助资金的错配率、漏配率的重要“基础设施”与“配套工程”。

其次,地方政府存在的对生产性公共支出的强烈偏好,对实施减税降费、民生项目的动力不足,可能会导致特殊转移支付被挪用,其目标被扭曲。这样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公共经济学中的“粘蝇纸效应”就是对各个国家普遍存在的这一现象的生动描述。当存在“粘蝇纸效应”时,来自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会以超出正常的比例用于地方政府所偏好的行政、基建支出,而不会更多地直接用于利民惠企的减税、补助发放。中央已强调要将新增加的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不折不扣用在落实“六保”任务,而要保证实现这一目标,以下几点缺一不可,即公开透明财政收支信息,强化对财政资金使用方向的监督和绩效考核,转变地方政府只追求GDP的狭隘观念,设立类似“六保”更广泛的干部评价指标,引导地方政府以民生为出发点安排财政支出。

我们不期待“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的设立,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本次疫情所带来的所有民生问题,民生的稳定与改善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但该机制所赋予并强调的地方政府“以民为本”的事权与责任,将强化和统一基层政府做好公共服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认识与观念,使有限的财政资金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使转移支付体系更加积极地服务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作者简介:

fe9cbc32ce7140398ce70d8a1f400ca6.jpg

袁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在应用计量经济学和应用公共经济学领域进行教学和研究,研究兴趣包括应用公共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公共政策与项目评估,教育经济学,并在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专题链接:聚焦两会2020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