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共青团干部、专职辅导员代表卢敏在北京大学“学习抗疫先进事迹,弘扬五四爱国精神” 主题座谈会上的发言

编者按:2020年5月2日上午,北京大学“学习抗疫先进事迹 弘扬五四爱国精神”主题座谈会在医学部会议中心举行。本文为北京大学共青团干部、专职辅导员代表卢敏在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北大援鄂医疗队英雄们,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专职辅导员卢敏,很荣幸能在现场感受北大援鄂医疗队白衣战士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的大义与担当。

3月17日,北大共青团系统连线援鄂医疗队共同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3月19日和4月19日,外院两次邀请援鄂医疗队代表为同学们进行线上分享。在几次学习中,医生们用极尽平实的语言讲述疫情的危急、生命的厚重、青年的担当,让我们几度落泪。结合今天的现场学习,我想向大家汇报一下一名“90后”党员、基层团干部和辅导员的体会和感受。

从援鄂医疗队身上,我感受到对祖国和人民的一腔挚爱。北大援鄂医疗队有450多人,全国共有4万多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湖北,我想,他们远离家人、直面生命危险的勇气,正来源于爱国这种最朴素的情感,这正生动诠释了总书记说的“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对于我来讲,不能上前线冲锋陷阵是莫大的遗憾,但好在我们带领青年做好居家防疫,陪伴线上学习,引导他们为防疫贡献力量,也是在用行动爱国。疫情期间,国庆70周年合唱方阵的外院青年们在线上集结,又一次唱响了《同心共筑中国梦》,如果说去年10月1日的放声高唱是对祖国热爱的浓烈表达,那么此时来自天涯海角的“云上之歌”,就是对祖国挚爱的深沉吟诵。

过去近百天中,援鄂医疗队用行动告诉我们团结的力量。小到互相协助穿好防护服、写好彼此的名字,大到协力完成一项项艰难的医护任务,他们总是有队友在身边。而全国各地驰援疫区,本身就是守望相助的生动写照。这种团结精神,也是共青团工作和辅导员工作一直坚守和追求的。疫情期间,同学们难免孤独,我们开展了外院牵手湖北省来凤县线上陪伴活动,140余名外院学子一对一对接来凤学子,让大家不仅团结身边同学,更能团结远方朋友。守望相助,不仅在医疗队逆行的背影中,也在同学们互相陪伴的字字句句里。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援鄂医疗队的专业精神最令人敬佩。总书记说青年人要“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援鄂医疗队正是带着本领长本领,他们接管的是武汉重症病区,敢于在急难险重中直面死神,我想,除了精神持守,还因为他们有着对医学的信赖与敬重。对基层团干部和辅导员来说,我们的专业就是不断探索工作方法,增强思想引领的效果。面对疫情,如何继续让青年围绕在我们周围是新的课题。经过反复讨论,我们总结出了一系列适合在线上开展的活动形式,发布内容详实、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供党团支部参考。这学期,外院团委共开展两轮党团日活动,组织活动300余次,让同学们虽不相见,却也常相见。而我们的青年,也在此次疫情中感受到了专业的力量。外院几百人的多语种翻译志愿者打破了年级、专业的限制,完成了无法计数的防疫翻译任务,不仅发挥了语言的桥梁作用,更在全球疫情中努力发出中国声音。

援鄂医疗队面对生命时“一个也不能少”的态度最让人动容。我知道,在重大疫情面前,“一个也不能少”是天方夜谭,但是我相信,在面对每一个生命时,我们的英雄们都是抱着永不放弃的信念。“一个也不能少”,也是我们团干部和辅导员最常念叨的一句话。1月27日下午4点对我来说是难忘的一刻,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紧张工作,在全院100多位骨干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摸清了全体1298名学生的详细状态,他们中年纪最大的在职学生54岁,近百名学生分布在境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看着那个信息量巨大的表格,我才真正舒了口气,我们的学生一个都不少,全都安好。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我们的使命是竭尽全力让每个学生都平平安安。

总书记的嘱托,学校党委的温暖关怀和有力部署,学工部、校团委、学院党委的细致帮助与亲切指导,都让过去的100天虽难但不险,虽苦却不惧。作为“90后”党员和基层团干部、辅导员,我将继续深入学习抗疫先进事迹,并通过各种方式,把这些硬核的精神和故事讲给青年听。

最后还想讲一个小故事,大年初二,在家待了4天之后,我启程回京,路上爱人突然想起来,我妈妈按照习俗给出嫁女儿留的除夕夜饺子我还没来得及吃,我说:“没事,等疫情结束了,我们回家给爸妈包饺子。”随后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此番北上,枕戈待旦,万众一心,有战必胜。”在此再分享给大家,我想,我们很快就能吃上饺子了。也祝愿我们再无灾疫,白衣天使们都能常跟家人和和乐乐地吃饺子。祝北大122岁生日快乐,祝大家青年节快乐!

谢谢大家!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