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2019】哲学系研究生开展“‘从小岗到浦东’改革开放40周年重大成就考察团”主题实践活动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北京大学哲学系选派12名硕博士研究生组成“‘从小岗到浦东’改革开放40周年重大成就考察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考察团以安徽合肥市、凤阳小岗村、常州科技工业园区、上海浦东新区等地为中心,通过参观、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社会各个不同层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

1月14日上午,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首先赴安徽合肥的中国电科第38所参观,并参加了“科技引领未来”的座谈会。以中国电科第38所副所长王亚青先生为代表的研究所各领域带头科学家、杰出艺术家黄震先生及安徽各界文艺家等28人,共同参与了交流。38所专家就研究所最突出的科技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涉及空警200预警机的研发、浮空器的变迁与应用、工业设计与科技产品交汇等。


“科技引领未来”座谈会现场


专家们谈到,爱国是发展的大前提,在爱国理念的核心指导下,以雷达技术为主要专长的38研究所在努力构建国家实体空间感知天地一体化系统。经过多年来艰难困苦的创业,研究所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技术大跨步式发展,在多项领域达到国际领先地位。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专家们的拳拳报国之心,见证了国防工业在改革开放40周年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并表达了各自的理解和看法。有同学表示:“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凸显出科技专家、艺术家、哲人在某种意义上的殊途同归,他们都是纯粹的人,这本身就是现代社会人的意义的崇高彰显,也是改革成就重要的精神支撑。”

2019年1月15日上午,哲学系考察团参观了黄震艺术工作室,并就“公共艺术与城市美学”“五月的风与北大精神”两大主题与安徽文化艺术界展开了对话。出席本次座谈会的人员包括著名艺术家黄震(青岛“五月的风”雕塑作者)等20余位安徽文艺界杰出代表。座谈会由安徽大学哲学系刘笑非副教授主持。



同学们与黄震交流

黄震介绍了设计青岛五四广场这一标志性雕塑的心路历程。他提到这一雕塑的灵感和设计意向溯源自幼年农村生活中常见的沙尘小旋风,雕塑象征了五四精神如一股“劲风”般席卷全国。2019年恰逢五四运动一百年,与北大更是有着密切的关联与意义。“五月的风”不只是五四精神的延续,更是改革开放新时代对大众的启蒙。


与会人员在黄震艺术工作室合影

新华社安徽分社主编、副社长陈先发,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韩鹏老师等均作了发言,同学们也就公共艺术、五四精神、北大精神与改革开放之间的联系与意义作了深入的交流。



哲学系学生在大包干签订处的合影

2019年1月16日上午,在小岗村第一书记李锦柱的带领下,同学们先后参观了大包干纪念馆、“当年农家”院落、沈浩同志故居,重温了当年小岗村人民群众“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心路历程。参观结束后,一行人在村委会与签按大包干手印的当事人严金昌老人交流座谈,回望历史,重溯初心。座谈会由李锦柱主持。


小岗村改革开放座谈会现场


哲学系学生与李锦柱、严金昌合影

严金昌提到,小岗的分产到户是村民们在生死攸关之际的选择,离不开当时地方各级政府的探索、默许与支持。村民们吃饱了肚子,有了余粮,也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了力量。李锦柱强调,小岗村是被吃饱饭倒逼出的改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精神永不过时。沈浩同志带领村民将起源于大包干的小岗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小岗村未来可期。现如今“集体资产”分红是小岗村精神对未来发展模式改革的深化探索,改革开放一刻不停,时时常新。同学们分别就小岗村的历史和发展与李锦柱和严金昌进行了深入交流。(文/汪伟 陈辞达)

专题链接:行走2019

编辑:山石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