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新一代】志愿之火·医者仁心——记北京大学2016级博士研究生王林

编者按:“圆梦新一代”是习总书记对新时代新青年的殷切期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无数北大青年在追梦与圆梦的道路上,释放激情、砥砺奋进,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圆梦新一代”专栏将以光影记录足迹,用笔墨叙写故事,全景展现北大青年献身科研、创新创业,执着公益、热衷服务,扎根基层、造福民生,投笔从戎、强军兴国的时代风貌。

“我可能做不了很多,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是我做一点是一点啊!”在被问及发起陪伴天使1+1”公益项目的缘由时,王林这样说道。

作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6级博士生,王林不仅是赣榆籍医学专家团最年轻的成员,还是“陪伴天使1+1”公益组织的发起者,更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志愿服务达人。他的目光不仅仅局限于“门诊室”的方寸之间,更结合自己的专业素养,延伸到了更广阔的志愿公益天地。

王林参与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志愿服务

心怀感恩 悬壶济世

“小时候家庭条件差,经常受到别人帮助,很感恩,所以长大了就觉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其他人是应该的。”被问及为何从事公益活动时,王林这样答道。而对于北大,他也怀着相似的情感。

王林高中就读于连云港市城南高级中学,是一名并不被看好的美术生。高考那年恰逢SARS爆发,深受触动的他决定弃艺学医,并以美术生的身份复读。生怕忘记了自己的梦想,他甚至用美工刀把“北大”二字刻在了自己的手腕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从初入燕园的“小白”,到4篇SCI论文的第一作者,再到多项校内荣誉的获得者,在未名湖畔圆梦的他用优秀的成绩回馈了自己的初心。然而,感恩的力量让他从未放弃前进的脚步,“不能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觉,作为一名医学生,我需要为别人做点什么”。

2015年2月的一次接诊悄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一位被开水烫伤的唐氏综合征儿童由于智力低下,又怕生,在就诊时不停地哭闹、喊叫,引来其他病人异样的目光。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这群儿童的困境,他来到专为智力有缺陷的儿童兴办的启智学校。王林回忆道:“当我出现在孩子们的视线里时,他们的眼睛发出了无比欣喜的光亮,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灿烂笑容,是寒冬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当孩子们把我的双手捧到他们脸上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一个单纯的孩子对关怀的渴望。当我说要走的时候,孩子们很失落,他们的小手紧紧拽着我的衣角,不愿让我离开。”回到学校之后,王林萌生了要为这个群体做点事情的想法。

王林在参加“陪伴天使1+1”公益项目志愿帮扶活动

积善成德 功不唐捐

“王大夫,我现在年纪大了,不知道还能活多久。说实话,如果有一天我觉得自己快不行了,我就会把小雨也带走。”活动时一位老奶奶的这番话,让王林深受触动。

奶奶口中的小雨先天智力有缺陷,无法独立生活,一直由年迈的奶奶抚养。然而,和全国650万名智障儿童,她从小便承受着周围人异样的眼光。为了帮助这群折翼的“天使”,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2015年王林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发起成立“陪伴天使1+1”公益组织,定期开展志愿帮扶活动。

“一个小男孩在海边捡起被海浪打到沙滩上的小鱼,一条条扔到海里,有人问他能捡的过来吗?有谁在乎呢?小孩指着一条一条的小鱼说,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真的,我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捡小鱼的男孩,我可能做不了很多,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是我做一点是一点啊!”在他的带领和倡议下,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助残行动中,迄今受益人群近千人,“陪伴天使1+1”公益项目也日益成为一张闪亮的北京公益名片。此外,作为国际NGO组织ABC(A Bridge for Children International)“才”项目志愿者,他还抽出周末时间,到北京郊区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公益支教。

王林参与公益支教

在门诊中,王林同样将自己友好、温暖、善良的天性展现给大家。微信平台上有人问诊,他总会给出回复和建议,需要详细解释时,还会亲自给病人打电话。当有危重病人时,他就吃住在病区,默默守护病人,直到度过危险期。手术期病人心理压力大,有时会半夜给他发信息,他总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悉心安抚,用心宽慰,帮助病人克服恐惧。

“作为医生,的确有时候会遇到很多焦急不理解你的病人,甚至会说医生你必须要怎样、怎样,说实话,我也会有压力。”对于现实,王林也很坦然,“不过,医生是个良心活儿,医生不能出错,出错会愧疚一辈子的,我会尽力去理解病人、照顾病人”。

王林参加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团义诊活动

励志奉献 守望家园

在日常门诊和公益活动外,王林经常参与各类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承担着会议场务和医疗保障等任务。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他用自己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为会议的顺利举办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外交无小事”的严谨细致也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一带一路”会议期间,他协助工作人员排布高级别论坛中二十多位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的座次。单单是座位排布,就反反复复进行了十余次,直到会议召开的前一天下午还在修改。“志愿者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做完美,千万不能出错,这就很不容易。”

王林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志愿服务

在前不久闭幕的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王林遇到突发情况时总能稳健处置,巧妙化解尴尬。当看到酒店大厅内一位正在办理入住手续的外宾与工作人员发生误会时,他立刻上前提供帮助。流利的英语、真诚的态度让外宾的情绪逐渐缓和下来。了解事情原委后,王林向前台解释了该外宾护照上没有中国签证页的原因,并提醒工作人员以后查验外宾护照信息时,多加注意细节,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王林为非洲来宾解答疑惑

王林的志愿之心不仅在远方,更牵挂着自己的家乡。2013年1月,北京团市委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发起“温暖衣冬”项目,号召大学生将公益组织和北京市民捐赠的冬衣带回家乡。自活动发起之初,王林每年都会申请领取尽可能多的冬衣,利用寒假返乡的时间走访家乡农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送上爱心冬衣和自费购买的慰问品,将温暖带给最需要的人。为了家乡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王林组织北大同学、校友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服务团,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前往家乡医院开展义诊。春节期间,他依然坚守义诊岗位,医患间带着乡音的一问一答,满是浓浓的乡情与祝愿。“能为家乡尽点力,把先进的医疗资源带回家乡,给家乡人民看病,是游子们的一份心意,以后我们还会坚持下去。”

王林参与“温暖衣冬”项目

在非典爆发之年弃艺从医,进入北大之后矢志向学,学有所成之时回馈社会,王林的经历诠释着新时代北大青年的责任和担当。他时时恪守北医的“厚道”,处处铭记燕园的“敢当”;那医院就诊时热情而坚定的身影,志愿服务里温暖而得体的举止,家乡建设中活跃而智慧的头脑,王林,这位卓毅有才的北大博士,正在用青春的奋斗和无私的奉献,勾勒出圆梦新一代的精彩模样。

编辑:山石

责编:白杨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