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袭下的全球化新挑战和新机遇”——北京论坛(2020)在北京大学开幕
12月5日,北京论坛(2020)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开幕。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疫情重袭下的全球化新挑战和新机遇”为主题,邀请全球知名人士和学者聚焦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发展,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并在人民日报、中国网、北京日报、澎湃新闻等多平台全网直播,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思想碰撞和智慧交融的云端会议。
会议现场
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北京论坛高端顾问委员会主席韩启德,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前主任、中央外事办公室前副主任裘援平,北京市委副秘书长郑登文,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邱水平,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宝剑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邱水平主持。
邱水平指出,北京论坛17年间汇集全球智慧的顶尖学识,通过思想的碰撞、学术的交流,不断推动不同文明间的互学互鉴。越来越丰硕的学术成果、越来越广泛的国际影响、越来越深刻的思考研讨,使论坛成为各领域翘楚云集的高端国际平台。他表示,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探寻文明的共同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人类的不懈努力,本届论坛聚焦疫情重袭下的全球化新挑战与新机遇,探讨并寻求如何应对世界急剧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以期为各国的改革发展、社会的和谐进步、人类的共同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邱水平主持
韩启德指出,本届论坛以“疫情重袭下的全球化新挑战和新机遇”为主题,契合当前世界发展形势,紧扣各国普遍关切的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携手破解全球治理难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时代课题,我们要以心相交、以诚相待,筑牢国际交往的紧密纽带;要教育引领、深化交往,发挥高等院校的使命担当;要面向未来、打牢根基,培养青年一代的深厚情谊。他希望北京论坛(2020)能聚焦全球发展,从多角度、多领域寻找各国间的合作共赢、文明互鉴之道,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不断创造新的智慧之光。
韩启德致辞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正在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为不断加剧的不平等与分歧等顽疾敲响了警钟,联合国迫切呼吁全球合作,使国际社会重新回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轨道上。
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视频致辞
郝平指出,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历史发展和国际政治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给全球各行各业都造成了深刻影响,也引发了教育模式、创新范式和教育方式的变革。面对疫情带来的新变化,大学要高扬人文精神,履行育人使命;要坚持创新引领,发挥科技力量;要更加开放包容,深化国际合作;要面向未来发展,改革教育模式。他表示,北京论坛自创办以来,始终倡导文明交流互鉴。面向全人类的未来,我们致力于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开放心态和友好心声,相信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将战胜疫情,共建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郝平致辞
郑登文指出,本届论坛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研讨全球化的未来发展,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北京论坛已成为北京市的一张闪亮学术名片,为北京的城市文化建设、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国际交流合作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介绍了北京近年来不断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举措和成果,表示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北京论坛的发展,今后将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交往,与世界深度融合,更有效扩大国际影响力,为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新的贡献。
郑登文致辞
韩国SK集团全球董事长、北京论坛高端顾问委员会委员崔泰源在视频中指出,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团结起来,进行全球性响应。世界各国已就此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但仍有诸多环境与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对于如何改变人类行为,他从企业家角度出发,提出要改善企业战略,创造更多社会价值;完善监督体系,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提高“同理心”,理解和分享他人感受。他希望本届北京论坛能够为解决环境问题带来引导与启发。
崔泰源视频致辞
巴基斯坦前总理、北京论坛高端顾问委员会委员肖卡特·阿齐兹在视频中指出,全球化在给世界各国创造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冠疫情在全球化的影响下蔓延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表示,面临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应对,自我封闭也无法带来繁荣,只有拥抱全球化的机遇,才能确保竞争、提高生产力、刺激创新,并最终实现共同繁荣。“合作将成为2021年的口号。”
肖卡特·阿齐兹视频致辞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在视频中分享了关于全球化的新挑战与新机遇的思考。他认为,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各利益相关方携手合作,突出大学在孕育新想法、新理念和推动社会进步所发挥的作用;统筹有形资本与无形资本;着眼长远,统筹社会全面发展;充分利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成果,重视新技术应用;维护和加强全球团结。施瓦布援引儒家观点,倡导各国应传递“君子”哲学,携手与共,创建“和谐”世界。他高度肯定中国在抗击疫情和振兴国家经济方面的领导力,指出疫情重袭下世界正面临“大重构”的机遇,这或将有利于重启全球化进程、推动全球事务管理的国际合作。
克劳斯•施瓦布视频致辞
日本前首相、博鳌亚洲论坛咨委会主席福田康夫在视频中指出,正视文明与文化、构思世界新范式在世界大变革时期具有重要意义。他以日本为例,阐述了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阵痛”,但不能因此而否定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他认为,文明与文化不是相互冲突的,而是相互影响、以自然的形式升华为更高层次的文明和文化。每个社会都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延续文化与文明,正是我们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和平稳定的文明与文化交流可以让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相互理解,是连接国与国之间和平的桥梁和基石。
福田康夫视频致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北京论坛高端顾问委员会委员伊琳娜·博科娃在视频中指出,新冠疫情给世界带来了空前的政治、经济、社会和人道主义影响,其蔓延将严重影响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为应对这一危机,她提出要发挥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国际体系的作用,尤其是广泛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公共政策必须将人类的安全与福祉放在首位,打造清洁、绿色、安全和更有韧性的经济和社会;充分发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创新的作用,建立新的国际合作范式;各国政府要加强分享与合作,重塑多边主义。
伊琳娜·博科娃视频致辞
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巴黎和平论坛主席、北京论坛高端顾问委员会委员帕斯卡尔·拉米在视频中指出,代表世界转型升级的全球化进程近年来不断受阻,新冠疫情的暴发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在卫生、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他认为,以中国为首的部分国家迅速从疫情中恢复对国际社会而言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因为中国有可能带动全球经济复苏。他希望各国同心协力,恢复国际多边关系,重振国际合作。
帕斯卡尔·拉米视频致辞
裘援平作题为“全球化的时代逻辑与中国”的特邀报告。她分析了全球化时代的阶段性特征和演进方向,指出中国始终坚持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潮流,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走和平发展和合作共赢道路。她表示,新时代,中国要更具全球化时代的新视野,与世界各国一道,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发展中破解难题,在合作中应对挑战,共同推动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特邀报告环节由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博雅讲席教授钱乘旦主持。
裘援平作特邀报告
主旨报告环节由崔钟贤学术院院长、韩国驻联合国前大使朴仁国主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剑桥大学校长杜思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国际疫苗研究所总干事杰罗姆·金,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黄如先后以视频形式作主旨报告。
朴仁国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就“疫情与多边合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我们正面临着多重危机,需要通过全球合作来应对新冠疫情、气候变化、全球债务危机及其它多重挑战。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家已经为此指明了道路——科学界在研制疫苗、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检测过程中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合作。他表示,我们需要以一种更加绿色、更加平等、更有弹性以及更基于知识的方式重建疫情后的经济。他希望有财政空间和能力的国家行动起来,采取积极的财政措施助力全球复苏,并为我们所期望的疫情后的经济和社会架起一座桥梁。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作主旨报告
杜思齐指出,全球大学的使命是服务社会和解决社会问题,并强调了大学参与社会讨论的重要意义和全球意识的必要性。当前,国际关系风云变幻,各种挑战的复杂性和规模不断增加,大学应充分发挥在二轨外交中的积极作用,融合多样的背景、观点和专业知识,以公平、开放的伙伴关系共同促进知识创造,解决全球性问题。在差异存在的条件下,大学使个人之间和群体之间得以对话、学习和共享,我们应继续为公开的思想和知识交流提供安全的环境,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杜思齐作主旨报告
吴尊友针对新冠疫情形势与防控分享了中国经验,中国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的果断决策既决定了全国疫情的规模,也延缓了病毒在全球的蔓延。中国科学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科学、及时与透明,为全球控制新冠肺炎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他表示,虽然中国成功地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但一花独放不是春,中国只有同世界各国一起联起手来,把全球的疫情控制好,我们才能够拥有一个比较安全的社会环境。
吴尊友作主旨报告
杰罗姆•金探讨了全球化在新冠疫情问题中的得与失。交通便利性与经济全球化放大了疫情的负面影响,但全球合作对疫苗研发的极速推动体现了全球化的巨大优势。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是在全球进行的,其生产也会在全球各地进行。他表示,我们必须相信国际主义和全球化,以透明、合作的方式,共同推动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研发,并最终取得公共卫生的胜利。
杰罗姆•金作主旨报告
黄如指出,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呈现出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正在对整个人类文明演进和全球治理体系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深刻影响。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展开,不仅技术本身的创新面临着巨大挑战,技术发展也带来了很多伦理风险,对社会治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她表示,应对技术发展的新问题,规避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需要国家与组织间的跨领域多层次合作,来构建大科技生态系统。
黄如作主旨报告
本届论坛下设八个分论坛,从全球健康、生态文明、数字人文、技术变革等方面聚焦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发展,着力探讨如何在应对大变局带来的严峻挑战的同时,避免走向封闭、对抗及零和博弈,抓住变革中的历史机遇,探索人类发展的光明之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从多角度、多领域寻找各国间的合作共赢、文明互鉴之道,描绘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的美好未来。
北京论坛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在北京市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下,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崔钟贤学术院联合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论坛创办于2004年,每年举办一届,迄今已连续举办17届,有来自世界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多位名流政要和知名学者参加这一学术盛会。北京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总主题,以北京雄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致力于推动全球前沿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促进世界的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全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已逐渐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品牌和高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