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党代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北京大学党组织的历史变迁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高等学府,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着特殊的密切联系。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北京大学进步师生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工作。1920年秋,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北大成立。据统计,在党的一大以前,全国8个地方党组织负责人中,北大师生和校友有6人;在中共最早的53位党员中,北大师生和校友有21人;在13位中共一大代表中,有6位北大师生和校友。北大人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北大的进步师生在党的领导下,站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前列,为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李大钊、邓中夏、高君宇、张挹兰等70余位北大师生为国捐躯,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入党的铮铮誓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大学党组织逐步发展壮大,北大走上了在党的直接、公开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育事业的新征程,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尽管后来在发展道路上遇到了曲折,但北大党委始终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心全意投入办学,在困难时期依然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取得了瞩目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一步发扬紧跟党走的光荣革命传统,认真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通过扎实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创建“双一流”的步伐,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现将北京大学早期党组织的历史变迁整理如下:

1920年3月—1937年7月:

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爆发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北京大学和全国的传播。北大师生李大钊、邓中夏、高君宇等人经过多次酝酿和讨论,决定首先组织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团体,为共产党的组织做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为北京大学建立党组织做了扎实的准备工作。

李大钊先生像

19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最初的成员包括李大钊、张国焘、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罗章龙等人。这个党支部是北京的第一个党支部,也是北京大学第一届党支部,支部书记为李大钊,张国焘和罗章龙分别担任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

1922年—1926年,北京大学已有共产党员51人,邓中夏、罗章龙、范鸿劼等人均担任过这一阶段的党支部书记。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四一二”和“七一五”事变中叛变革命,加之军阀混战,这一时期,北京大学党的工作陷入低潮,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残酷杀害李大钊等20位革命志士。尽管白色恐怖日益严重,但许多进步同学对反动派的屠杀政策非常愤慨,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至1927年暑假,北大的中共党员数量已有73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由于反动派野蛮黑暗的政策和党内错误路线的影响,北京大学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北京大学党组织更迭10余次。其中,1931年初,由于党内对王明和四中全会决议的严重分歧,北大许多党员被“切断关系”,党支部一度被解散。

1937年7月至北平和平解放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7月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3校南迁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武汉、长沙受到威胁,临时大学于1938年春迁到昆明,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云南省工委的领导下,西南联合大学等校建立和发展了党的地下组织和秘密外围组织“民先”“群社”和先进的青年组织“民青”等。到1946年7月西南联合大学结束前,中国共产党在西南联大共有3个平行党支部,4条单线联系,党员人数共71名,在大西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民主运动。

西南联大校门.jpg

西南联合大学校门

西南联大结束后,学生按本人志愿分到3校继续学习,西南联大地下党员也根据本人志愿和工作需要回到各校。1946年7月—1947年7月,北京大学成立南系第一党支部和南系第二党支部。1947年7月,两个党支部合并成立党总支,下辖文学院党支部、法学院党支部等12个支部,至1948年11月,共3届党总支。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和南系地下党组织并存的还有北系地下党组织。1938年11月28日,在沦陷后的北平,日伪政府教育部公布了《国立北京大学组织大纲》,规定“北京大学”设立文、理、法、工、农、医6个学院,其中工、农、医3个学院于抗战爆发后迁到陕西省。6个学院分别招生后,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就在各学院进行工作,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将北平沦陷时成立的“北大”改为“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1946年“临大”学生分别转入北大、清华和南开,其中转入北大的有1500多人。这些学生中的党员和党组织,由中共中央晋察冀中央局领导下的学生工作委员会领导,这个组织系统就成为北京大学的“北系”党组织。它和上海局领导的由昆明复员回北平的“南系”党组织,成为北大地下党的两大组织。

1948年11月,为迎接北平解放,北京大学南北系党组织统一,成立统一的党总支,支部也作了相应调整。北大地下党在上级党组织紧锣密鼓筹备着各项工作迎接解放。1949年2月3日,举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式,2月4日—5日,中共北平市委在北大四院礼堂召开全市地下党干部会师大会,北大全体地下党员参加,彭真、叶剑英、林彪、薄一波、聂荣臻等出席。平日里互不相“识”或心照不宣的战友,这时才“识得真面目”,从此单线联系的方式结束了,北京大学的党组织建设掀开了新的篇章。

北大红楼

参考资料

1、《战斗在北大的共产党人》,王效挺、黄文一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北京大学与中国共产党》闵维方、周其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北京大学纪事》,王学珍、王效挺、黄文一、郭建荣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