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成就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社会科学部近五年工作总结

编者按: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北京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继承光荣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内涵式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北大新闻网特推出“迎接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系列报道,展示学校各条战线、各有关单位五年来在党的建设、立德树人、综合改革等方面的重要举措、重大进展、重要成果和发展经验,为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营造良好氛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并激励全体北大人凝心聚力、埋头苦干、改革创新,推动北大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率先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近5年来,北京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鼓励创新性、前瞻性、引领性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智库建设,服务国家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一是强化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协同发展,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对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马藏》编纂与研究工程,目前第一部已出版8卷,第二部已出版2卷,第三部已出版2卷。《马藏》是对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文献进行汇集与编纂的重大基础性学术文化工程,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相关文献集大成地编纂荟萃为一体,呈现了许多未被研究者发现的珍贵文献,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范式和方法,增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和话语权。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时肯定“《马藏》编纂非常有意义”。《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已出版6卷,“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精学导读”已出版第一辑14册。组织《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编译项目,已出版第一卷和第二卷。2015年、2018年、2021年先后举办三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每年举办一次中型国际高端学术论坛(“小世马会”),打造全球范围内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国际级盛会,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全球协作的新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定期举办“新时代论坛”和“新时代青年论坛”,打造一流学术品牌。2022年11 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成立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是北京大学为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增强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使命担当、以党的创新理论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举措。

《马藏》编纂与研究工程

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

《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中文版

二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大力支持《儒藏》编纂与研究工程、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中华文明传播史、北大中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比较经济史、《政治通鉴》、人文学科文库等重大基础性研究,不断产生和推出一大批反映中国特色的主体性、原创性、标志性学术成果。例如,《儒藏》编纂与研究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整理海内外儒学典籍的一项基础性文化建设工程,也是中国人文学界迄今规模最大的一项国际学术合作和文化交流项目。先行编纂的《儒藏》“精华编”282册,目前已近收官。《政治通鉴》已出版两卷,着重编纂和研究古今中外的政治经典文献、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人物、代表性政治理论和重大政治事件,填补了中国现代政治学工具性基础文献的欠缺,推动中国政治学“通鉴学派”的形成与发展。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出“丝绸之路重大考古发掘与丝路文明传承”项目、“‘海上丝绸之路与郑和下西洋’及其沿线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研究”项目、“一带一路”书院“未来领导者”国际本科项目。支持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建设,设立区域与国别研究学术基金,统筹协调全校60余个涉及区域与国别研究的虚体研究机构,推出“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丛书”和《区域国别研究学刊》。钱乘旦等学者编写的《英帝国史》,创建了中国学者自己的诠释体系,提出了不同于西方主流观点的英帝国史研究框架,填补了国内学界对英帝国史整体研究的空白。大力支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建设,围绕“文明:中华与世界”主轴开展系列学术活动,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北京大学与国家文物局、敦煌研究院、故宫博物院等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儒藏》编纂与研究工程

《政治通鉴》

《英帝国史》

三是鼓励创新性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瞄准人类发展的前沿性问题,充分发挥北京大学学科齐全的综合性优势,推动成立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法律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科学文化研究院、数字治理研究中心、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等文理交叉平台,让传统学科在创造性转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受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以及中国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委托,研究、起草了《中国机器人伦理标准化前瞻(2019)》。2021年,北京大学语言学实验室获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语言学实验室开展了“基于语音生理声学和认知的中华传统有声文化及民族认同研究”“基于生理声学的中华虚拟发音人研究”“基于言语科学的病理语言学研究”“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研究”等项目。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牵头相关院系机构,汇聚多学科力量,开发了“吾与点”古籍智能处理系统、《宋元学案》知识图谱系统、历代史志目录集成可视化系统、朱子年谱可视化系统等系列数字人文作品。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与武汉东湖高新区已获批联合承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为进一步推动数字与人文领域发展,北京大学将2022年确定为“数字与人文”年,以现代科技为方法引导,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引领,促进学科交叉,打造公共平台,助力协同创新,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双一流”建设。

《中国机器人伦理标准化前瞻(2019)》

《宋元学案》知识图谱系统

 2022年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作品展

四是加强智库建设,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进步。2020年,北京大学召开全校智库工作座谈会,出台《北京大学关于加快“双一流”建设、推进新型智库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党的领导与全校统筹协调,加快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智库评价与激励机制,打通信息沟通、报送与汇总渠道等举措。2020年创办《北大智库要报》,打造首个学校层面汇聚智库典型成果、直报中央及其他政府部门的内部连续性刊物。截至目前,《北大智库要报》已组织上报334期,收录共计233位专家学者的585篇稿件;据不完全统计,被上级部门采纳近90篇,获得中央领导批示30余篇。国家发展研究院长期关注金融体系建设、发展理论与实践、农村土地问题、资本市场发展、医疗改革、健康老龄化、数字经济等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多项研究成果被决策部门采纳,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政策建议;打造“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国家发展论坛”“格政”等智库品牌活动;牵头组织中美经济二轨对话、中美健康二轨对话,在中美民间外交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首都发展研究院推出《首都发展报告》《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2020》等,面向全校设立“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课题(年度课题)”“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年度重点课题”,设立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特聘研究员制度,充分发挥高端智库的平台带动和资源辐射作用,在首都圈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雄安新区建设等领域开展了诸多研究咨询工作。国际战略研究院已连续4次获得“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称号,打造“北阁对话”等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智库活动。

国家发展论坛

《2021首都发展报告》

五是扩大学术思想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中华文明史》由36位教授历经6年撰写付梓,涵盖文学、史学、哲学、考古、宗教、艺术等多个学科,系统介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和每个时期的文明特色。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大时,对《中华文明史》的多语种版本给予了高度评价。该书已发布英文版、日文版、韩文版、塞尔维亚文版、俄文版、匈牙利文版等译本,对促进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林毅夫自主创立并实践了“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体系,对西方主流经济学进行了一场结构性革命,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包容可持续的工业化现代化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北京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主线,致力于加强多层次文明对话和互鉴,建设世界级、开放性、智库型的思想交流平台,为全人类的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北大主办世界哲学大会、世界艺术史大会等重大国际性学术会议,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订,增强议题设置能力,积极打造国际学术共同体。

《中华文明史》

 2018年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成立大会

2019年“北京论坛”开幕式

面对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北京大学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知识进步和思想创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北大风格、世界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