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意识与时代主题的交融”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会举行



新蓝图鼓舞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以来,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发源地,北京大学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11月9日下午,北京大学法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开展以“历史意识与时代主题的交融”为主题的专题学习会。会议邀请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宇文利教授担任主讲人,法学院院长潘剑锋、党委书记郭雳、党委副书记杨晓雷、副院长朴文丹、党委副书记路姜男等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和教师党支部书记代表参加学习会,两院20余名学生代表联学共建。会议由路姜男主持。

合影

郭雳带领与会师生共同研读了《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围绕党中央关于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义、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五个方面的部署,结合学院具体情况介绍了法学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整体规划和当前的落实情况。他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重要部署予以强调,《决定》中也强调了“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法治建设、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部署”,法学院全体师生倍感振奋。下一阶段学院师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一定要坚持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内涵,精准把握外延,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专业素养提升紧密结合起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法治人才保障。

郭雳致辞

宇文利以“历史意识与时代主题的交融”为主题作专题报告。他指出,历史意识是以历史感为前提、历史观为基础,自觉考虑历史环境和历史要素,通过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能够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事件的总结,形成的对于历史的整体感知和基本觉悟。中国共产党作为志在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百年大党,始终具有这样的历史意识,能够自觉在历史经纬中评价事物,回到历史中把握和创造美好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论断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统筹“两个大局”,必须认清中国发展时机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刻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也要勇于克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动荡,于变局中开新局。

宇文利从主题、主线、主张三个维度分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谋篇布局中所体现的历史意识与时代主题的紧密融合。大会报告主题鲜明,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自觉将百年光辉历史放在整个人类的历史性进程之中的历史意识;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主线,从基础奠基、思想引领、路径选择和战略部署等四个方面解读报告;体现中国共产党锐意创新的新主张、新提法、新要求则凝聚在党的中心任务中。他表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意识不断凸显的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党刚走过百年光辉历史,完成了“三件大事”,意气风发,必然将以更昂扬向上的姿态回顾历史作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展望未来。

宇文利提出要站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把握历史规律,探寻时代道路,以历史之光照亮时代之路,既继承历史优良传统,又弘扬优秀时代精神,在具体历史判断中抒发历史意识,展现历史发展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宇文利作分享

两院学生代表结合自身学习和实践感悟依次进行了发言。马克思主义学院黄煜权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讨论了“为什么要以人民为中心”,并围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中共党史的历史逻辑,进一步论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书田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于“斗争精神”的强调入手,分享了她对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遵循“三个务必”、永葆斗争本色的理解。法学院肖彦青结合“把青春故事讲给党听”民法典宣讲团志愿者的实践体会,阐述了新时代青年如何将个人理想与祖国需要同频共振,激励同学们共同在新天地中施展才干、建功立业。

学生作分享

法学院将继续按照“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的要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全局,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着力提升实际效果,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双一流”建设和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体现到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和安排好今后工作之中。法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心聚魂,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北大法律人的贡献。

专题链接:喜庆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中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