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著名综述期刊 Annual Review 2014年10月17日在线发表了其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子刊题为“caspase-6的活化、调节及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Activation and Regulation of Caspase-6 and Its Role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的综述文章,此文由北京大学蛋白质与植物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的苏晓东课题组受邀完成。在这篇综述中,苏晓东及其...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目前主要的致死疾病之一。临床上,长期的心肌肥大往往会导致心衰。理解肥大的心肌为何会转向衰竭,长期以来是心血管疾病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最近,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兴课题组及其合作者运用化学标记、活体成像和蛋白质组学等手段,揭示了心肌肥大过程中细胞表面糖基化的动态改变,为理解这一重要病理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随着人口的增加, 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多, 而耕地面积却由于诸多原因在日益减少。盐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作物产量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植物激素乙烯作为一种重要的逆境胁迫激素,参与了多种生物和非生物的胁迫反应。郭红卫课题组一直致力于研究乙烯在植物生长和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机制。他们最新的研究发现用乙烯气体或乙烯合成前体ACC预处理植物都能显著增强对盐胁...
帕金森病是在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具有缓慢发病特点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运动减少、肌张力强直、震颤和姿势步态异常为常见病症。全世界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患病,其中80岁患病率增加5倍。中国发病率更高,目前约有200万患者,年新增病患约10万人。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周专实验室,将人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大脑纹状体内,减轻患病大鼠的运动功能障碍,...
最近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简称 PCCP ,影响因子为4.198)和 ChemPhysChem (影响因子为3.349)分别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发了工学院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王前教授课题组与其合作者题为“ Tuning electronic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本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了地空学院双聘教授张弥曼院士等最新研究成果《早白垩世七鳃鳗幼体化石的发现揭示其三阶段的生命周期》。 七鳃鳗和盲鳗是现代仅存的无颌类脊椎动物。地质历史上,无颌类在古生代曾经十分繁盛,后被有颌类代替。七鳃鳗从遥远的古生代繁衍至今,为科学家还原早期脊椎动物演化历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七鳃鳗是个体发育史中存在“变态”现象的少数脊椎动物之一,其生命周期开始于一个漫长的幼体期(长达7年甚至更久),尔后经历一个特殊的变态过程进入成年期,此时其解剖特征和生态习性与幼体已迥然不同。七鳃鳗幼体只能存活于淡水,营寄生的成体...
近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封面文章刊登了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李笑宇课题组和北京大学工学院黄岩谊课题组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 Selection of DNA-Encoded Small Molecule Libraries AgainstUnmodified and Non-Immobilized Protein Targets ”。该研究首次实现...
在心脏发育和疾病发生过程中,转录增强子组谱决定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然而同一套心脏特异的转录因子如何既调控发育,又控制疾病发生,其机制尚未明确。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和生命联合中心何爱彬课题组与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合作解析了心脏主转录因子 GATA4 如何调节染色质组蛋白修饰密码,形成心脏发育与心肌肥厚的增强子组谱。相关研究成果于9月24日在线发表于 Natu...
铜离子催化的叠氮—炔基环加成反应【点击化学( click reaction) 】是标记生物大分子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一价铜离子的生物毒性,这类反应通常难以应用于活细胞内部标记。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鹏课题组最近在《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题为“ Biocompatible click chemistry enabled compartment-spec...
10月2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Cell Stem Cell 刊登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研究组最新研究成果“ Generation of Naïve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rom Rhesus Monkey Fibroblasts ”。该研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将恒河猴皮肤细胞诱导成为了 “原始多潜能干细胞”,是干细胞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 多潜能干细胞具有在体外无限增殖、自我更新的特点,能够被诱导分化成各种类型的功能细胞,在疾病模型、药物研发和细胞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些年来,由于在环境监测、恶性肿瘤早期筛查甚至国土安全方面的重要意义,单个纳米尺度颗粒的快速检测吸引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日前,北京大学“介观光学和飞秒光物理创新研究群体”肖云峰研究员和龚旗煌院士等开发出一种基于微腔拉曼激光的超高灵敏传感器,在液体环境下成功的实现了单个20纳米尺度颗粒的实时检测。这一最新研究成果于2014年9月30日在线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
北京大学国家重大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组成功研制了大视场、高时空分辨新型双光子光片显微镜,并命名为2P3A-DSLM (Two-photon three-axis digital scanned light-sheetmicroscope)。该成果近日发表于《Cell Research》(http://www.nature.com/cr/journal/vaop/...
太阳能的利用是当前物理、能源、材料等领域交叉研究的前沿热点。钙钛矿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近两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光伏材料,其光电转换效率已迅速攀升到17.9%(经权威机构验证)。近期,该纪录又被刷新到19.3%( Science 杂志报道),并有希望达到晶体硅电池的25%的水平。“介观光学与飞秒光物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成员肖立新教授、朱瑞研究员和龚旗...
光提供了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同时光又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信号,可以调控种子萌发、幼苗形态建成、开花等重要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幼苗的形态建成,对于植物是否能正常发育,能否存活都至关重要。深入了解光如何调控植物幼苗形态建成,有助于理解植物对环境的反应以及优化农业生产。 基于一系列遗传筛选实验,人们鉴定并且克隆了一类称为 CONSTITUTIVE PHOTOMOR...
近年来因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精彩演讲,“公正”这个古老的话题再次在海内外备受热议。与公正紧密相关的组织公正(organizational justice),是企业管理和组织行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员工的公正感会显著地影响其工作态度和绩效:“赏罚不明”或“奖赏制度的不透明”会大大地降低员工的工作动机,进而影响其绩效。因此,企业需要让员工感觉到组织公正的存在。然而,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员工如何形成他们对组织公正的感知呢?不同员工是否在形成其公正感时有所差异?原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生秦昕、教员任润、张志学博士和合作者Ru...
首例经MALBAC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进行单基因遗传病筛查的试管婴儿在三院诞生。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彭超副教授、李正斌教授课题组关于光连续区束缚态( Bound State In Continuum,BIC )的理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近期的《物理评论快报》( Yi Yang,Chao Peng,Yong Liang,Zhengbin Li,Susumu Noda, Analyt...
近日,心理学系林伟鹏博士及其导师王垒教授的研究工作发表在管理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的顶级期刊《组织行为学杂志》(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上。该工作首次提出并证明不同类型的压力源(挑战性压力源、阻断性压力源)与工作倦怠的不同成分差异化的关系,并重点考察了尽责心的“双刃剑作用”:对于那些尽责心更高的人而言,挑战性压力源更能促进工作绩效,但个人的心理健康损耗(如情绪耗竭)也更大;而挑战性压力源并不会导致其他维度心理健康的损害(如厌世不恭感和成就低落感)。相反,阻断性压力源会导致更大的厌...
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一直以来是创新药物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分子。目前超过50%的临床应用药物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天然产物。因此针对具有重要生物功能的天然产物的合成及生物作用机制研究一直是科学界非常关注的方向。但由于天然产物的自然来源有限,且一般都具有复杂结构,导致其化学合成以及结构改造和修饰的超高难度。此外,由于目前还缺少足够高效的化学生物学研...
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 BIOPIC )苏晓东研究组与北京天坛医院江涛研究组以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 Clark Chen 研究组合作在 Genome Research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 RNA-seq of 272 gliomas revealed a novel, recurrent PTPRZ1-MET fusion transcript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