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 2019/03/14

    生科蒋争凡课题组在Molecular Cell发文报道细胞凋亡维持“天然免疫沉默”机制

    课题组发现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的细胞凋亡通路被活化时,可激活多个凋亡效应蛋白酶。活化的凋亡蛋白酶切割多条天然免疫通路中的关键蛋白,并使其失活,以此负调节宿主细胞内cGAS-STING或者RIG-I-MAVS天然免疫通路的活化。

  • 2019/03/14

    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现交感神经递质调控心脏活动的新原理

    ​课题组发现,β2肾上腺素受体能将原本广域的β1受体信号阻隔于纳米尺度的膜下微区,并由此提出越界阻β肾上腺素受体是最经典的G蛋白耦联受体,在心血管功能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

  • 2019/03/12

    城环学院朴世龙团队研编首幅全球植被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空间分布图

    研究团队综合利用全球153个站点的通量观测资料、多种卫星遥感信息和气候数据,研编了首幅全球生态系统尺度植被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空间分布图。这项研究在生态系统尺度上揭示了植被响应和适应气候变暖的关键机制,为发展植被动态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参数。

  • 2019/03/12

    深研院化生学院李子刚/尹丰课题组利用稳定多肽在表观遗传学抑制剂领域取得新进展

    课题组在美国癌症研究会会刊《癌症研究》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成功开发了靶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稳定多肽抑制剂,相比于已上市的药物SAHA,该多肽抑制剂表现出更好的体内抗肿瘤效果以及显著提高的安全治疗窗口。

  • 2019/03/09

    工学院周欢萍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碱性调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缺陷性质和结晶动力...

    研究发现,缺陷的形成与溶液状态和加工条件息息相关,同时,通过添加合适的添加剂,改变溶液状态,控制薄膜加工条件,可以降低钙钛矿多晶薄膜中缺陷密度,从而提高相应的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

  • 2019/03/06

    张亚文/严纯华课题组与合作者在常温常压水相电催化合成氨领域获得突破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亚文/严纯华课题组与北京理工大学殷安翔课题组,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司锐课题组合作,开创性地利用非贵金属催化剂(铋纳米催化剂)与碱金属(钾离子)助催化剂之间的协同作用,成功增强氮气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与活化,同时抑制析氢副反应,从而突破已有极限,大幅提高电催化合成氨的选择性与反应速率。

  • 2019/03/05

    地空学院宗秋刚团队揭示太空电子尺度磁洞的几何形态与形成机制

    如果搅动一杯咖啡,我们能观察到液体中的漩涡,具有凹陷的液面、旋转的水流。如果被搅动的是宇宙中的主要物质形态——等离子体,那么漩涡会是什么样?这便是宗秋刚团队研究的问题。“电子尺度磁洞”就是这样一种广泛存在于等离子体中的小尺度涡旋。在由电离的离子和电子组成的等离子体中,电子尺度磁洞是一种抗磁结构,电子会像搅动的咖啡一样“打转”,并造成中心处磁场的下降。

  • 2019/03/04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建国课题组首次揭示内分泌干扰物质在中国造成的疾病负担及社会经济损失

    课题组通过对当前普遍使用的增塑剂类化学品和典型EDCs类物质——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学品的研究,估算了由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所导致的中国普通人群男性不育、肥胖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的疾病负担以及可能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

  • 2019/02/27

    北京大学郭雪峰课题组在Nature Reviews Physics和Chem上发表重要综述

    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构建性能稳定可控的单分子电子器件,提出并发展了碳基单分子器件的研究平台,通过与末端为氨基的分子发生反应,形成酰胺共价键为接触界面的“石墨烯-分子-石墨烯”异质结,解决了器件稳定性差、制备困难的核心问题。

  • 2019/02/27

    分子所陈良怡、刘彦梅课题组揭示活体胰岛β细胞功能成熟机制

    胰岛β细胞在血糖调控与糖尿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数量和功能直接和血糖紊乱程度密切相关。课题组首次实现活体动物体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实时成像,揭示胰岛通过血管化协调传递适宜浓度的葡萄糖至β细胞,进而激活calcineurin/NFAT信号通路,最终介导胰岛从外壳到核心依次发生的两波β细胞的功能获得过程。

  • 2019/02/27

    分子所汪阳明研究组发明控制基因编辑体系的新技术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汪阳明研究组最近开发了一种由微小核糖核酸(miRNA)控制CRISPR开启的技术平台,开发出了在活细胞中监测miRNA活性的传感器,成功实现了CRISPR基因编辑体系的细胞特异调控。

  • 2019/02/27

    物理学院马滟青课题组在强子结构理论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研究强子(比如质子、中子)的内部结构,对理解强相互作用规律以及我们现实世界的物质构成至关重要。但是对强子结构的理论研究极其困难,在强相互作用基本理论量子色动力学(QCD)提出约40年后的今天,人们依然未能利用QCD计算得到夸克和胶子在质子内部的动量分布函数(PDFs)。近些年,PDFs的第一原理计算方法有了巨大的突破。 在2013年,物理学院季向东教授提出了时间无依赖可用格点QCD计算的 quasi-PDFs,并发现,当动量非常大的时候quasi-PDFs可以近似为PDFs。近期,物理学院马滟青研究员与合作者把季向东教授的方法进...

  • 2019/02/26

    化学学院马丁课题组实现Pt基催化剂抗一氧化碳中毒催化加氢过程

    催化加氢过程是现代工业的重要过程,是清洁燃料和高阶化学品生产中的关键步骤。马丁课题组与合作者通过对Pt/α-MoC催化剂电子性质的精确调控,实现对CO与Pt前线轨道相互作用的调变,成功弱化了CO在贵金属Pt上的吸附。值得一提的是,该催化剂在水为溶剂的催化加氢过程中实现了全浓度抗CO中毒的加氢性能,并且维持了较高催化活性(~3400 h-1)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这项...

  • 2019/02/25

    分子医学研究所肖瑞平课题组发现肌细胞因子MG53与糖尿病免疫治疗新策略

    代谢综合征已成为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威胁之一,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两倍,2型糖尿病发生率增加五倍。课题组发现肌细胞分泌MG53调节全身胰岛素反应和代谢稳态,并提出用MG53中和抗体治疗糖尿病的新策略,该项研究成果在Circulation杂志在线发表。

  • 2019/02/25

    《柳叶刀·精神病学》在线发表第六医院黄悦勤团队研究成果

    2月18日,《柳叶刀·精神病学》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黄悦勤教授团队“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的第一批主要结果,该研究是中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其内容包括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酒精药物使用障碍、间歇爆发性障碍、进食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障碍、老年期痴呆等七类,涉及全国31个省157个县/区的32552人,应答率为84.3%。调查显示,焦虑障碍患病率最高,为4.98%。

  • 2019/02/22

    饶毅等提出脑研究的“化学连接组”新概念

    《神经元》发表北京大学饶毅教授实验室的论文“化学连接组学:绘制果蝇的化学传递图谱”。其摘要明确提出“化学连接组是一个新概念,化学连接组学是一个新途径,应用于果蝇的相关工具是强有力的资源”。

  • 2019/02/22

    物理学院马仁敏课题组在《自然-纳米技术》上发表纳米激光器研究综述

    这篇综述系统阐述了纳米激光器基本物理,包括纳米激光器阈值与功耗、调制带宽、出射方向性与模式调控;论述了纳米激光器相比于常规激光器的独特属性:可在空间、频率和时间三个维度同时对光场进行强局域化;总结了纳米激光器在芯片上光电互联、高灵敏物质检测、生物标记与探针、新型光束产生与调控等领域的应用进展与挑战。

  • 2019/02/21

    何川/贾桂芳课题组报道RNA修饰m6A去甲基酶FTO对多种RNA修饰底物的去甲基分子机理

    FTO对人体发育至关重要,FTO酶活功能的紊乱会影响发育和多种疾病的发生,包括肥胖和癌症等。课题组巧妙地对FTO蛋白进行氨基酸位点突变有效地提升了FTO与核酸的结合力,同时不破坏FTO的底物口袋和酶活,首次成功获得了FTO-核酸复合物晶体结构。

  • 2019/02/21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罗欢研究员应邀出任国际著名学术期刊eLife编委

    该杂志于2011年由美国HHMI、英国Welcome Trust、德国Max Planck Society三大科学基金资助机构联合创建,邀请活跃的优秀科学家担任编委,并开创了全新审稿过程及运作机制。该杂志5-year IF为8.508,入编自然指数期刊(nature index)。罗欢研究员为现阶段该杂志神经科学(neuroscience)领域的大陆唯一编委。

  • 2019/02/20

    工学院于海峰课题组在液晶与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光驱动智能仿生应用方面取得进展

    于海峰课题组对低密度聚乙烯基底进行单轴摩擦处理,并涂布具有室温光致液化效应的偶氮苯液晶小分子,从而实现各向异性的光致弯曲。课题组进一步利用这种双层膜实现了螺旋形变,模仿蟒蛇捕食的方式,实现对物体的抓取及释放。

  ... 71 72 73 74 75   选择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