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许传玺:选择基于信念和学术储备

他是美国耶鲁和哈佛大学的双博士,当选美国法律研究院院士的唯一一位中国大陆学者。在国外奋斗多年,已经拥有了声誉、学术地位和年薪百万的律师职位,他却毅然把一切放下,回国创建中美法学院——


天之骄子

2004年底,36岁的许传玺当选为美国法律研究院院士,这标志着我国法律界获得与美国主流法律界对话的资格。有人问过一位美国院士,在美国法律界还有没有比美国法律研究院院士更高的荣誉?得到的回答是:将来可能有,但迄今为止还没有。

15岁时,许传玺以山东省高考外语类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北京大学英语系。他不仅集中攻读文、史、哲等主干科目,还利用假期选修了社会学、政治学等其他课程,连年获得北大学习优秀奖。他的毕业论文《翻译理论探索》被作为优秀论文收入北大图书馆,他还曾担任北大学生通讯社社长。

得知朱光潜和钱钟书先生的弟子许渊冲先生在北大国际政治系招收中西文化比较硕士生,他一下子来了兴趣。“文化本身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研究对象。它有深度,有广度,有分量,能和我最关注的‘人’的问题结合起来,并且能整合我以前的学习背景。”在参加考试的138人中,他考了第一。

研究生第一年结束后,北大选派他到设在南京的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进修。他对人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人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纯正、主流的社会科学,同时也包容了人文科学的许多特质。大到世界大战、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小到街头吵架、节日互赠礼品,无一不是人类学的课题。”

进入美国耶鲁大学博士项目后,他主要研究社会文化人类学和语言人类学,也选修了体质人类学课程,他一直是学校最高奖学金的获得者,并被推举为《耶鲁人类学学刊》主编。当他前往哈佛攻读法学博士时,他的教授在推荐信上写道:“他是我最优秀的学生。我唯一的担心是:他可能就此离开人类学这个领域,那将是我们专业的重大损失。”

对转攻法律专业,许传玺自己的解释是:“法律是涉及人类的学科中最具参与性、实用性的学科,是一门由‘知’到‘行’的学科。”对人类社会深入了解之后,运用法律来负责任地进行社会参与、改善社会,是这一选择的现实追求。在汇聚世界精英的哈佛法学院,他不仅每年都获得高额奖学金,还担任了国际法学权威期刊之一《哈佛国际法学刊》编委。

1999年毕业后,许传玺加入了美国宝维斯国际律师事务所,主要负责公司法方面的法律事务,包括一些财富500强公司的对华业务。

丰厚的收入、良好的社会地位、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成功二字,还有比这更好的诠释吗?此时的许传玺,不过三十岁出头。

创建中美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校园内,有一座红砖小楼。保安们都知道,在二楼,灯总是亮到很晚的那一间,就是许院长的办公室。中美法学院的很多开创性工作,就是在这个仅有10多平方米略显陈旧的房间内完成的。

“为什么选择回国?”有人为他算了一笔账:回国5年,经济损失至少千万。他的一位美国律师朋友得知他回国后只拿6万元人民币年薪时,忍不住当面感慨:“你真的很高尚!”而许传玺的解释是:“学者要基于自己的学术储备和人生信念,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出国之始,我就知道自己迟早要回来。”

1998年,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随中国法学教育代表团访美,会见了旅美中国法学会主席许传玺,“他十分关注国内经济、社会和法律发展。这种发自内心的关注,预示着其学术成绩和中国实际必然要相互结合。我当时就认定,他是一个有志于回国服务、为国效力的人才。”2002年夏,求贤若渴的徐显明校长找到了短期回国探亲的许传玺。当得知徐校长请他回来是要创建一所以中美比较法为重点、为我国法律发展所迫切需要的法学院时,许传玺很快做出了回国的决定。

最初的一年,学院没有一分钱办公经费,全部的教员和行政人员加起来,也只有他一个人。他拿出自己的几十万元积蓄作为启动资金,把自己的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电话搬到了办公室,动用多年的学术联系邀请相关教授、专家过来讲课。有些行政人员的聘用手续没有及时落实,他就用自己的积蓄给他们开了一段时间的工资。

很多学生不知道经常和自己一起吃盒饭的许老师竟“有这么‘牛’的经历”,他们常常看到的是,“许老师总是长时间地在电脑前工作,好像从来不知道疲惫”。由于长期伏案工作和过度劳累,他患上了心肌炎,多次病倒。年已85岁高龄的中国比较法前辈潘汉典先生打来电话,关切地叮嘱:“你现在做的都是开创性的工作,是一个人撑着一座大厦,一定得注意身体。”

学院2004年迎来了第一届硕士研究生,2005年招收了第一届博士研究生。2007年底,中美法学院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法学硕士项目将正式启动,学员在北京和明尼苏达分别完成规定学业后,将获得明尼苏达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许传玺感到由衷的欣慰:“中美法学院对我来说不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我给了它我生命的一部分。它现在已经步入正轨,我希望它越走越好……”

培养祖国急需的人才

我国曾有过一所系统讲授美国法和比较法的法学院——东吴法学院。我国一些被写入世界法律史册的法学家如梅汝璈、倪征燠、李浩培等都毕业于该院。可惜该院在1952年院系调整时被取消。

许传玺认为,英美法系国家(尤其是美国)多年来一直在国际社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研究英美法及比较法已成为维护国家、企业及个人利益,增强我国国际影响的必要途径。比如近年来“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屡屡遭受反倾销诉讼,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企业往往束手无策。在已发生的378起对华反倾销案中,至少有50%的企业没有应诉。这种消极做法,使得对方在我方缺席的“审判”中不战而胜,很多企业因此被排挤出国际市场。而中美法学院,正是为培养这样的人才提供一个平台。

许传玺一开始就倡导“真知式”教学,即法学院的课堂必须以传授和应用“真知识”为要旨。在教学风格上,是“原汁原味的美国课堂”。而在内容上,则非常关注国内的法律实践和理论思考,经常进行相应的比较、分析,对国内重要的案例进行集中的解析、讨论……课堂上,学生扮演应诉的中国企业,用英文辩护;讲台下,许传玺层层质疑、毫不留情。他要将稚嫩的学生磨练成足以捍卫国家利益的中坚力量。

目前,中美法学院已拥有15位专职教师,几乎集中了国内从美国获得正规法律学位、回国任教的所有中青年法律人才。美国耶鲁大学法学博士郝倩说,她之所以最终决定回来,主要是因为以许传玺的出色背景和成绩,尚且义无反顾回国出力,她理应跟随在后。她记得许传玺最有感召力的一句话是:“国内目前的发展势头是百年不遇的,我们如果能够参与其中,大家一起做些事情,总比在国外多赚些钱,多买几辆车更有意义。”

国家利益至上

回国后,许传玺相继被国家有关部委聘请为法律顾问或咨询专家。这些工作通常事关国家与民族利益,时间紧迫,情况复杂,每一次都需要他全力以赴。

2003年8月,他受国务院选派,作为首席法律专家出席在韩国召开的世界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第28次全会。在此次全会上,中国派出的主管官员(教育部章新胜副部长)将要竞选该联合会副主席。许传玺对该联合会法律框架和国际惯例作了细致的研究,与其他成员一起制定了竞选方案,还具体负责对美国、新西兰等主要西方国家代表团的说服、争取。最终,中国以该联合会历史最高票在第一轮胜出。会后,西方代表团团长特意走到中国席位前与章新胜和许传玺握手祝贺,并郑重地说,“我们投了中国一票,我们为中国能有这样优秀的人才、有这样强的民族凝聚力而感动”。

2003年10月,许传玺又以中国代表团首席法律专家的身份出席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世界遗产公约第14届缔约国大会,起草中国作为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需向大会提交的工作报告,处理各类法律文书与文件,“经常是凌晨两点散会,七点钟就要做好另外一份文件”。大会开完时,他惊讶地发现,自己的两鬓竟平添了许多白发。

2005年1月,许传玺出席在奥地利举行的世界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执委会,协助我国哈尔滨成功地扭转劣势,成为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举办城市。此外,他还担任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法律顾问,就对俄关系问题向国务院办公厅提出法律建议。

对于这些完全没有报酬的工作,许传玺说:“身处国际舞台,更能深切地感受到国家利益的力量。能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尽力,是我莫大的荣誉。”

为了报效国家,他放弃了许多,也牺牲了许多,但仍然无怨无悔。尽管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并没有很多情感的表露,但是听了他的故事你就会知道,这位看上去“冷色调”的学者,拥有怎样一个沸腾的灵魂。(陈晰)(摘自《中华儿女》2007年10月刊)
 

编辑:商伟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