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祁祥:践行绿色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021年被称为我国碳中和元年。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正面临着既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又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巨大挑战。今年2月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指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要“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绿色发展是以“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一个演进过程。绿色经济是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服务经济社会之后,人类最高的经济活动形态,是历史的必然进程。人类发展绿色经济,走绿色发展道路,不仅是因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而且严重的环境污染给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它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在推动绿色发展中,应当高度重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科技赋能。从绿色经济的角度来说,绿色发展就是“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在这个过程中,绿色科技将在发展具有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包括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农业等在内的所有新兴技术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绿色科技的作用和提升离不开“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金融部门应当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绿色评级等手段,引导金融资源向低碳项目、绿色转型项目倾斜。

二是保险助力。在现实中,许多由环境风险而产生的环境侵权具有污染过程的复杂性、缓慢性、累积性、损害程度在范围上的广阔性等特点。加之随着环境问题重要性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环境侵权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有利于受害人求偿的变化,如诉讼资格的放宽、被告范围扩大、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举证责任倒置、因果关系推定、巨额赔偿等。如果由污染企业独自承担赔偿责任,可能的结果将是巨额赔偿将使许多企业面临濒临破产的风险,这样将不利于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但如果污染企业不对受害人进行及时有效的赔偿,后者又将面临生存和生活的危机。面对这种状况,构建责任风险社会化的机制势在必行。而实践证明,被称作绿色责任保险的环境责任保险,是责任社会化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因此,应当大力发展环境责任保险。

三是监管护航。环境领域是一个外部性极强的领域,因此,如果没有强制,没有政府干预,完全听凭企业自由经营,私人企业环境污染成本社会化的外部性问题就会非常严重,单凭环境责任保险也无济于事。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并且一定要严刑峻法,严格落实。

我国虽然在1989年就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但在此期间和以后的一段时期内,环境污染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还有恶化的趋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法规执行不力,并且惩罚力度太轻。

耶鲁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发布的EPI(环境绩效指标,为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的缩写。该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政府在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上的环境绩效)显示,2014年,在全球178个参与排名的国家中,中国位列第118位,这与我国GDP的经济体量占世界第二的排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不管人类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发展是“硬道理”的道理不会变,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发展。我们需要的是高质量的、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的发展。而要实现这样一种发展,我们必须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法则,系统、全面、综合地处理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摒弃那种重GDP增长轻生态保护,重数量轻质量,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建设轻社会治理,顾此失彼的发展方式。我们应当在继承、弘扬中国几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特别是改革开放重要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我们的理论、制度、机制与技术;用好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效配合,提升硬实力与软实力,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合”为关键词,可以将处理以上五对矛盾关系的原则表述为:“承创合意,政市合璧、虚实合契,软硬合力、天人合一”。

承创合意,强调的是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和思想的传承与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不创新,即灭亡”是社会发展的铁律,但创新的前提是遵循和敬畏客观规律。传承不是守旧,但创新必须守正。政市合璧,强调的是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性与国家财富分配的公平性有效结合,既要更多地创造财富,更要公平地分配财富,而只有更多地创造财富,才能具有更公平分配财富的基础,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虚实合契,强调的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共同发挥作用,金融业在加快自身改革步伐、完善金融市场、丰富金融产品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软硬合力,强调的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提升并重。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更是要处理好内部张力与外部压力之间的关系,提升中国文化对外的吸引力以及制定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技术进步的前提下,以最严厉的立法,最严肃的执法和最严格的守法,保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同在。

这五项内容将发展的宗旨与原则、发展的手段及发展的结果有机联系在一起,最终指向发展的终极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它包括所有个人在生活上的富足、精神上的富有和体魄上的强健;包括所有个人在法律界限内对权利的行使,对责任的担当,对文明的遵循和对法治的敬畏。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原文链接:践行绿色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