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湖畔涌动创新潮——北京大学知识产权论坛侧记

4月26日是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世界知识产权日的主题是“知识产权和青年:锐意创新,建设未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作为培育青年创新人才的摇篮,北京大学的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产权论坛正在举办。来自国际组织、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学校、媒体等各领域的嘉宾“云端”相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享真知灼见,为全面开启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新征程贡献智慧。

创新是北京大学的基因。2019年5月,北京大学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教育部正式授牌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2020年下半年,北京大学先后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教育部联合评审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2021年10月,经试点认定条件遴选、专家咨询评议等工作程序,北京大学被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正式确定为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单位。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平文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大学始终将知识产权工作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强化知识产权工作顶层设计,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优化知识产权质量管控机制,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设立学校主导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专项资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全面提升学校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水平管理、高标准保护和高效益转化运用的能力。

“北京大学将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产权、鼓励创造知识产权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涵育更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助力我国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新征程。”张平文表示。

世界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和法律事务办公室组织在校园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知识产权宣传周的海报展板和各类宣传标语格外醒目,正是这段话的最佳注脚。

中国青年在创新领域要有所突破,需要全球化视野。在论坛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作视频致辞。她代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邓鸿森总干事,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她表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正在努力构建一个平衡包容、兼顾各方利益、充满活力又具有前瞻性的全球知识产权生态体系。“希望北京大学学生能积极参与创新创造,释放青春活力,在全球高水平舞台上与其他国家青年开展合作与竞争,共同迎接全球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的挑战,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刘华说。

“展现了北大水平”“发挥了表率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与认可”,在论坛上,来自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的嘉宾对北京大学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以及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和一致肯定,也提出了新的希望与期许。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表示,希望今后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坚持回归保护创新创造的初心,立足高校是科技成果重要供给侧的特点,加强成果转化运用,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科技创新全过程。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回顾了近年来同各部门一道,围绕提升高校知识产权质量和转化运用效益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科学技术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二级巡视员陈宏生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强化高校改革试点先行先试,二是强化高校面向需求的高质量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供给和转化运用,三是强化高校专业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

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最蓬勃动力,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年、亲切关心青年、充分信任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在我国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程的关键阶段,新时代青年肩负怎样的使命?北京大学2018级博士研究生钱子瑜作为青年代表在论坛上发言,从弘扬中华文化、发扬创新精神、尊重知识产权几个方面,阐释当代青年的使命和任务。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易继明应邀在论坛发表“新时代我国知识产权战略”主旨演讲。他认为,我国要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在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牢牢把握好机遇期、窗口期,努力参与建设一个中国深度参与下具有较强话语权的知识产权国际体系与新秩序。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在本次论坛上正式发布并上线试用。这是该校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体系的重要举措,对切实提高学校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科协、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科协、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等各界代表共28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论坛。

原文链接:未名湖畔涌动创新潮——北京大学知识产权论坛侧记(《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5月5日)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