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钰峰: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建设中国特色体育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我国体育领域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表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措施保障,形成了完整、系统、科学的体育强国建设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新时代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把好中国特色体育强国的建设方向

坚持党对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推动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党中央做出的关于体育的重大决策部署,强化党对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党对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必须落实到体育工作的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摆在首位,融入体育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制定和落实全过程;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体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用铁的纪律管党治党,持续深入推进体育领域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强化责任担当,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坚持底线思维,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增强防范和化解体育领域政治风险与意识形态风险能力,确保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

坚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

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育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工作中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体育工作质量的根本标准。要不断扩大体育场地设施等的有效供给和综合利用,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区域间、城乡之间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关注农村、基层、基础薄弱的困难地区和群众,让体育的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满足人民群众对生命质量、健康生活方式、公共服务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体育强国之路

建设体育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体育发展的最高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要把体育事业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局,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动,这是推动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持续向前发展的内在要求。

体育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是实现体育强国梦的重要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的辩证关系,提出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远景目标,即形成政府主导有力、社会规范有序、市场充满活力、人民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公共服务完善、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标志性事业。

二、明确中国特色体育强国的建设思路

坚持体育要从娃娃抓起

体育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建设体育强国要坚持“分类指导,从娃娃抓起”,扎扎实实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持之以恒开展群众体育,不断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学校体育的发展必须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持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聚焦学生体质健康,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立足中国独特国情,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体育育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重申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从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完善评价机制、切实加强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提高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水平,让孩子们像小树一样健康茁壮成长提供了强大的政策引领和制度保障。

坚持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以全民建设促进全民健康,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形成了以“健康中国战略”为顶层设计,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行动纲领,以“健康中国行动”为推进抓手的国民健康促进体系,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最根本的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素质,要把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作为全部体育事业的根本出发点,把全民健身作为基础工程,把发展群众体育作为整个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切实解决群众“健身难”问题。要将体育全方位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断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泛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运动,引导群众树立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新理念,形成全民健身热潮,全面提升全民幸福感、获得感。

坚持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快更高更强

竞技体育是体育事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带动和引领作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需要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全面提升为国争光能力。竞技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振奋民族精神、提升国家实力,为促进国际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对树立国家形象、增强国家影响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竞技运动成绩是为国争光能力的显性指标,是衡量国家体育综合实力、体现体育强国整体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

对标体育强国要求,我国竞技体育还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协调问题,运动项目整体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要以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为重点,把提升为国争光能力贯穿于竞技体育发展的全过程,实施竞技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竞技体育科学化、智能化水平。举国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实现竞技体育勇攀高峰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竞技体育发展新机制,提升竞技体育发展活力,推动竞技体育更好更快更强发展。

竞技体育的发展必须有深厚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作保障。青少年日常化、校园化参与体育运动成为推动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加快推进体教融合、体医融合、体卫融合,打造教育系统、体育系统和社会各方力量多元投入的新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政府、社会、市场、个人四位一体的竞技体育运行机制。

推动体育产业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融合发展

体育产业是《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打造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不仅对体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推动体育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具有战略价值。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体育产业与党中央和国务院确立的发展目标还有明显差距。

建设体育强国,要以发展体育产业为抓手。随着体育活动越来越多地进入人民的生活,将会出现对体育产业的强大需求。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把体育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良性互动作用,推进体育产业各门类和业态全面发展,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实现体育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健身休闲项目,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各类体育赛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三大球”是高度职业化的运动项目,是体育产业中的龙头项目,对于推动体育产业内生发展、高质量发展、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成功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给新时代北京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了强有力的牵引作用。

三、推进中国特色体育强国的建设措施

加快推进体育改革创新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进体育改革创新步伐,更新体育理念,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新时代我国体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将体育强国战略上升为党和国家的统一意志和奋斗目标。这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体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要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的协调融合发展。要牢固树立“躬身为民”的服务理念,及时回应群众体育诉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稳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不断增强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体育发展活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改革发展,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力量和资源,构建管办分离、内外联动、各司其职、灵活高效的体育发展新模式和大体育发展观,实现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努力开创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中华体育精神反映着中国体育的价值导向和文化追求,不仅是中国体育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积淀着我国体育界几十年来的经验积累,表现了体育人对体育事业的忠诚、执着和朴实,展示了体育人不放弃理想与信念的坚守与奋斗。中华体育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力和社会影响力。中国女排“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很好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不仅激励了全国人民、振奋了民族精神,而且在国际舞台上较好展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震撼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就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体育精神。

新时代我们不仅要继承中华体育精神的优良传统,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中华体育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体育精神。要将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发挥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的潜移默化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体育活动中,在体育竞赛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运动项目文化建设、丰富体育文化产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推动中国武术、健身气功、象棋、围棋、龙舟等民族传统体育借助国际体育舞台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智慧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重视和发挥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作用

作为当今国际社会上生命力旺盛、辐射力巨大、影响力深远的社会运动,奥林匹克运动经过百年发展已经超越了体育竞技本身,成为人类社会追求共同理想和分享时代精神的仪式与象征。奥运会通过创造一个公平竞技的赛场,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选手向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目标挑战,超越种族、肤色、政治、竞技、文化差异,达成相互认识、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目的,促进人类大家庭的团结与和谐,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世界和平、发展、进步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以及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有利于中国体育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有利于促进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传播和弘扬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价值观,全方位开展文化交流,加强彼此沟通理解,让中国人民有机会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作出贡献。

要继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进一步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要将奥林匹克教育作为发扬光大奥林匹克精神的根本途径,在青少年中推动体育价值观和奥林匹克精神,提升青少年的奥运参与和运动参与。要把传承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追求联系起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发扬光大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动力。要将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发扬光大奥林匹克精神的目标遵循。

加强中外体育人文交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将体育作为对外交往的重要手段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体育在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中的潜力,促进体育在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文明交流中的作用,不断丰富新时代我国体育对外交往的内涵。我国体育对外交往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积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体育强国建设,努力使体育对外交往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体育治理格局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体育对外交往体现了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展现出在全球体育治理变革中的大国担当。

深化体育人文交流,为大国外交注入新活力。我国体育人文交流围绕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体育强国建设,日益彰显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积极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彰显大国体育责任,受到国际体育节高度评价。作为当今跨文化交流中最具包容性的语言,体育已经成为提升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要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进一步发挥体育在促进世界和平等方面的综合价值和独特作用,深化“一带一路”体育合作,促进国之交、民相亲,融通民间交流渠道,增进青年交流互动,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维护世界体育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新时代体育对外交往新气象。

加强体育行业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事关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事关体育的社会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推进反兴奋剂斗争,强化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意识,坚决做到兴奋剂问题“零出现”“零容忍”。”我国各级体育系统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讲政治、讲法治、讲道德、讲诚信、讲公平,把体育行业作风建设与体育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始终将“反兴防兴”作为头等要务,在国际赛场积极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体育道德是中华体育精神的一部分,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更是体育行业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事关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在体育活动中的个人素质与道德情操的培养,也关系到良好的赛风赛纪和文明礼仪建设。新时代体育事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德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弘扬体育道德风尚为宗旨,全面加强体育道德教育,建设体育诚信规范,加强体育活动所有参与者的自身道德修养,树立良好体育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习惯,不断提高体育道德水平。坚持依法治体,严肃赛风赛纪,倡导公平公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紧抓“关键少数”,严格监督问责,夯实主体责任,持续净化体育发展生态。体育行业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在行业作风建设中的组织和管理作用,推动体育行业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业管理、各方参与、良善治理”的发展格局,加快建立人民满意的现代化体育治理体系,提升体育行政部门和体育行业组织的服务能力,推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本文为2020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改革发展研究”(批准号20JZD052)资助的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习近平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年6月版。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国家体育总局编写组,人民出版社2022年2月第1版。

(作者安钰峰 系北京大学研究员)

原文链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建设中国特色体育强国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