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辛:惊蛰

1

雷唤苍龙见,

桃红黄鸟鸣。

鹰鸠互换位,

卉木渐勾萌。

尘霾待洗涤,

粪壤即蒙荣。

适时祭白虎,

俶载播和声。

2025.3.4

注:

1、苍龙:古代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的总称。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国语·周语中》:“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韦昭注:“辰角,大辰苍龙之角。角,星名也。”农历二月初二,苍龙七星升见,故俗称龙抬头。

2、桃红: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仓庚,亦作仓

鹒。《禽经》:“仓鹒,鵹黄,黄鸟也。”张华注:“今谓之黄鹂、黄莺是也。”

3、鹰鸠:《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鹰化为鸠。”孔颖达疏引《周书时训》:“惊蛰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化为鹰。”这里谓惊蛰时节动物繁殖的现象。惊蛰时节,原本在冬季隐藏起来的鹰开始逐渐消失,鸠鸟(布谷)则开始活跃起来。古人错觉为鹰、鸠形体互相转化。

4、勾萌:勾亦作句。草木初生的嫩芽,幼苗。郑玄注《礼记·月令》》:“句,屈生者。芒而直曰萌。”

5、祭白虎:惊蛰有祭白虎以祛灾习俗。迷信传说白虎是凶神。《警世通言·三观身包龙图断冤》:“白虎临身日,临身必有灾。”严敦易校注:“白虎,星命迷信里面的凶神。”惊蛰时用纸绘制白虎形象,用猪肉抹其嘴部以祭祀。

6、俶载:始事。《诗经·小雅·大田》:“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朱熹集传:“取其利耜而始事于南亩,既耕而播之。”后以“俶载”指农事伊始。

2

蛰出由乎震,

盛阳乃发生。

夭夭桃灼灼,

郎朗鸟声声。

甘醴降肝火,

涌泉温肾精。

时瘟衰此际,

何忍载其鸣。

2021.3.5

注:

1、震:《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2、盛阳:阳气盛。惊蛰正处九九,阳气盛。

3、夭夭:美盛貌。《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4、灼灼:鲜明貌。晋陆机《拟青青河畔草》诗:“粲粲妖容姿,灼灼美颜色。”

5、郎朗:鸟叫声清晰响亮。

6、甘醴:甜酒;美酒,或指甘甜的泉水。中医讲究惊蛰养生宜食甘,以祛肝火。

7、涌泉:春季常按摩涌泉穴,有温肾滋阴之效。《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8、时瘟:中医讲,瘟疫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这里特指新冠病毒。

9、载其鸣:《诗·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惊蛰后五日,黄莺(仓庚)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诗经·小雅·伐木》)。陶渊明《答庞参军》诗:“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称仓庚为“离黄”,其鸣就成为悲离之声。载,承受。

微信图片_20250305095310.jpg

教授书法释文:业尚箕裘惟小满;禅茶籍帖伴微醺

3

万物生机发,

风和地气萌。

柳丝新染绿,

甘霔启春耕。

注:

1、甘霔:时雨。古谚:“春雨贵如油。”文天祥《与宋衡州书》:“日来甘霔应期,粗慰农望。”

4

微霰新平野,

蛰惊雷动期。

九消鸠雀跃,

寒疫应时衰。

注:

1、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南朝宋鲍照《送盛侍郎饯侯亭》诗:“高墉宿寒雾,平野起秋尘。”

2、九消:九尽寒消。清赵翼《消寒》诗:“转眼消寒过九九,春光又到艳阳时。”

3、寒疫:瘟疫一般是在每年寒冷季节流行,故称寒疫。

5

桃蕊待开展,

柔条舞麴尘。

融融春气涨,

且莫负清新。

注:

2、麴尘:酒曲所生霉菌,其色淡黄如尘。嫩柳叶色淡黄,是借指柳条。张先《蝶恋花》词:“柳舞麴尘千万缐,青楼百尺临天半。”

6

瘟君既别却,

震蛰转鸿钧。

草木盈生意,

和和只竞春。

2023.3.6

注:

1、鸿钧:指天或大自然。陆游《春晴泛舟》:“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