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著丨吴小安:《区域与国别之间》

《北京大学海上丝路与区域历史研究丛书》总序

中国是一个国土幅员辽阔的大国,中国也是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国家。溯至远古时期,我国先民就已开始了对海洋的探索。秦汉以降,经由海路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更成为一种国家行为,秦始皇派徐福东渡,汉武帝遣使西到黄支,孙吴时有朱应、康泰前往南洋,唐朝时则有杨良瑶远赴大食,直到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官方主导的外交与外贸持续不断。而民间的交往虽然被史家忽略,但仍然有唐之张保皋、明之郑芝龙家族等,民间的向海而生,时时跃然纸上。特别是唐宋以降,海上“丝绸之路”的迅猛发展,使得中国官民通过海路与沿线国家进行着频繁的政治、文化交往,海上贸易也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这条海上“丝绸之路”,联通东北亚、日本、南洋、波斯、阿拉伯世界,远到欧洲、东非,并以此为跳板,连接到世界更广阔的地域与国家,它不仅仅是东西方商业贸易的桥梁,也是沿线各国政治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也同样是面向海洋的国度,它们各自的发展与壮大,也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这些国家的民众,也曾积极参与海上贸易,特别是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后,逐步营建出“全球化”的新时代。

古为今用,我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彰显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担当精神。

2019年初,北大历史学系受学校委托,承担大型专项课题“海上丝绸之路及其沿线国家和地区历史文化研究”,并以此项目启动为契机,筹划了《北京大学海上丝路与区域历史研究丛书》,希望在课题研究深入的同时,有助于推动历史学系的学科建设,利用这套丛书,发表本系及其他参与人员的研究成果,共同推进海上丝绸之路与沿线区域的历史研究。

丛书编委会(荣新江执笔)

2020年6月6日

《区域与国别之间》是《北京大学海上丝路与区域历史研究丛书》的第一种。

640.webp.jpg

书影

《区域与国别之间》跋

文科学人最重要的学术身份标识是书,这是与理工科强调论文高规格及时发表所不同的地方。书,存在专业与通俗、教科书与专著、编著与主编、独著与合著、中文与外文、学术专业出版社与非学术专业出版社之分。这里,笔者所指的书当然是学术专著。所以,应该准确地说,学术专著是学人安身立命之本。学术专著不一定就是代表作,但最能成为学人代表作的却一定是学术专著。任何个人学术专著,大概不外乎两大类:其一,命题作文,作为课题项目研究成果。其二,系列论文,作为学人经年系列研究成果。至于第二类,一般都应该是挑选最满意的、最相关的论文,或以学人名字统领,或以主题贯穿,或在书之名目下囊括。无论哪一类,学术专著强调论,不是述;强调专,不是介绍。简言之,学人鲜明个性的专业关怀与系统性的专题思考,大概是专著之所以成为专著的最靓丽之‍处。

毕业的博士成为学者之路,不仅需要把博士论文整理成专书出版,更需要超越博士论文专题,独立地开拓自己的研究领域,其中最重要的是拓展自己对本学科的、跨学科的和跨领域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对每个学人而言,这是很艰难的转型;全球视域下,几乎很少有例外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除了定期写作论文发表外,更重要的专业标识是专著出版,否则没有集群性效应的学术标识。这里,同样地,也几乎是没有例外的。这种意义上,这本中文拙著,或许堪称自己第一本中文代表作,也是笔者毕业后努力走出博士论文专门研究阴影的尝试。相信有些读者或许已经发现,本书的课题与范围明显地广阔而多元,实际上涉及很多宏大的理论与方法论、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相关的重要课题。上述学术关怀,反过来,应该与笔者第一本英文专著对照比较,才会发现其中的选题用心。实际上,就笔者学术职业生涯而言,第一本英文专著应该是自己的代表作,但那是针对国际学术界而言,国内影响非常有‍限。

如果说,笔者的第一本英文拙著足足花了十年时间,而且是全职的和全身心的,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发表;那么,这本中文拙著前后磕磕碰碰却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本书竟然姗姗来迟,倒是本人委实没有想到的。如果说,地方的便是全球的;那么,既然我在国内大学任教,对笔者个人而言,自己国际的发表同时也应该是国内的学术。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近二十年来,笔者虽然坚持中文、英文双语写作发表,然而笔者一直有意识地把两者各自独立分开,并没有同时把英文论文翻译成中文发表、中文论著翻译成英文发表。如同这本中文拙著一样,这些年笔者在国际上同时发表了一系列英文论文,其关怀也是系统性框架的,应该足够整理为一本像样的英文专著出版。这应该是这本中文拙著交稿付梓之后,笔者下一阶段工作专注的重‍点。

自古以来,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是长路漫漫、崎岖艰险;然而“一带一路”却一直绵延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两千多年互动的悠久历史。学术之路,同样不是一帆风顺。如果不是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一直闭关不能出门,大概笔者不会得以静下心来总结近二十年走过的路。无论是这本中文拙著,还是笔者即将着手整理的下一本英文拙著,整理是为了总结,总结是为了忘却,忘却是为了展望新的路。没有一本书是完美的,所以,学无止境,止于至善。没有一本书是完美的,所以,于诚惶诚恐中,笔者借此抛砖引玉,请教方家,别无‍他。

吴小安

2020年仲秋于京西五道口

作者简介

cf2d826a993d4781b6f90aa1822af6a8.jpg

吴小安(1965—),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博士(1999)。先后受邀赴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新西兰梅西大学、荷兰皇家科学院东南亚暨加勒比海研究院,以及中国台湾中山大学、澳门大学客座研究,凡十四年。曾任厦门大学历史学系助教(1991)、讲师(1993),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2009),兼任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为东南亚近现代史与华侨华人史。英文专著《华人商业与马来属邦的形成 1882—1941》(Chinese Business inthe Making of a Malay State,1882-1941;英国Routledge出版社, 2003; 新加坡国立大学出版社, 2010)荣获提名并最后入围美国“亚洲学会”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2005年度东南亚研究最佳著作奖“Harry J. Benda Book Prize”全球六部著作的短名单。共同主编四本著作,主持两卷本合作译著《东南亚的贸易时代》(商务印书馆,2010;汉译世界名著版,2013、2017),受邀参加撰写《剑桥全球移民史》第二卷  (The CambridgeHistory of Global Migrations ),出版诗集《燕寨集》(上海三联书店,2020),以及在海内外著名学术出版社发表中英文专书章节、论文多篇,包括剑桥大学出版社、杜克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京都大学出版社、荷兰Brill出版社和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出版社等。

fd21a04225424231b99ab8e59a0b6567.jpg

区域与国别之间

吴小安 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3

ISBN 978-7-03-068263-5

责任编辑:耿雪  李秉乾

内容简介

作为范式的传统标签,殖民研究是欧洲的,区域研究是美国的,地域研究是日本的,区域国别研究则是中国的。在全球学科发展脉络的大背景下,本书探讨了区域与国别的概念、区域研究的谱系,以及“区域与国别之间”的维度。结合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从学科方法论与个案专题研究两大层面,本书系统考察了区域国别究竟是为什么暨到底是什么等当下重大学术关怀的方方面面。本书分上、下两编,共13章。

本书是区域国别研究、“一带一路”研究、东南亚研究、华侨华人研究、国际关系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目录

导论 / 1

上编  学科方法论

01 东南亚研究与东南亚华人研究:田野调查的经验 / 23

02 从“南洋研究”到“东南亚研究”:历史的观察与方法论的思考 / 44

03 华侨华人学科建设的反思:东南亚历史研究的视角与经验 / 66

04 概念脉络、文化关怀与比较视角:华侨华人研究的再梳理 / 88

05 全球视域下的马新华人研究:学术脉络的回顾与前瞻 / 109

06 福建学与东南亚福建学:个案透视与学术建构 / 124

07 “我在等风”:跨界与比较视野中的本·安德森回忆录 / 149

下编 专题个案研究

08 试论东南亚国家与国家形成:形态、属性和功能 / 167

09 中国与东南亚:长时段的历史考察 / 193

10 日本与东南亚:战后中日关系架构下的透视分析 / 230

11 公平的尺度:试论中华性与华人社会的共赢发展 / 263

12 移民、族群与认同:东南亚华人方言群的历史特征与发展动力 / 284

13 地区政治、家族历史与权力关系:以槟城庄氏为个案的研究(1857—1916) / 311

参考文献 / 346

跋 / 380


原文链接:新著丨吴小安:《区域与国别之间》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