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辛:冬至

张辛:冬至

1

周家建子月,

自古曰如正。

万物昭苏始,

七星聚会成。

青阳将启号,

远道以开明。

因习履长贺,

登金报有生。

注:

1、建子:指以夏历子月(十一月)为岁首,的历法。属周正。唐杨炯《公卿以下冕服议》:“夫改正朔者,谓夏后氏建寅,殷人建丑,周人建子。”

2、如正:自古冬至是大节日,犹如春节。《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荐黍羔,先荐玄冥以及祖祢,其进酒肴及谒贺君师、耆老,如正日。”

3、昭苏:苏醒,恢复生机。曹植《冬至献袜履颂表》:“一阳嘉节,四方交泰,万物昭苏,亚岁迎祥。”

4、七星:二十八宿中北方七星,即斗、牛、女、虚、危、室、壁。因其排列之形如龟,故统称玄武。

5、青阳:指春天。《汉书·礼乐志》:“青阳开动,根荄以遂。”

6、开明:由暗转明。《吕氏春秋·有始》:“冬至日行远道,周行四极,命曰玄明。”陈奇猷校释:“冬至时,日光斜射北半球,其光稍暗。”

7、因习:相沿成习。

8、履长:指冬至。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卷十一:“十一月建子,周之正月。律当黄钟,其管最长,为万物之始,故至节有履长之贺。”

9、登金:进献金石丝竹之类音乐。金,八音之首。《易通卦验》:“冬至始,人主与群臣左右从乐五日……以迎日至之礼。”郑玄注:“从者,就也。冬至,君臣俱就大司乐之宫,临其肄祭天圜丘之乐,以为祭事莫大于此。”

10、有生:有生命;有生命者。《荀子·王制》:“天地者,生之始也。”《荀子·礼论》:“天地者,生之本。”《列子·杨朱》:“有生之最灵者,人也。”明王鏊《震泽长语·杂论》:“后世星术之说行,谓人之富贵贫贱寿夭,莫不定于有生之初,故人一切委于天。”

2

日短景观改,

芸生荔挺时。

新衣蒸祖祢,

赤豆禳邪迷。

注:

1、日短:《尚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初学记》引孔安国注曰:“日短,冬至之日也。昴,玄武(应为白虎)中星。亦以并正冬之三节也。”冬至这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

2、芸生荔挺:《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冰益壮,地始坼。鹖旦不鸣,虎始交, 荔挺生。是月也,芸始生.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郑玄注:“荔挺,马䪥(或作薤,韭菜类山菜)也。”芸,一种菜苔。傅亮《冬至》诗:“柔荔迎时萋,芳芸应节馥。”

3、新衣: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冬至》:“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4、蒸:冬祭名。董仲舒《春秋繁露·四祭》:“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

5、赤豆:红豆。《初学记》卷四引《荆楚岁时记》曰:“共工氏有不才子,以冬至日死,为人厉,畏赤豆。故作粥以禳之。”禳,除邪消灾。又引沈约《宋书》曰:“冬至……又进履袜,作赤豆粥。”

3

视朔书云物,

寝兵以顺时,

养生须热食,

朝享若元仪。

注:

1、视朔:古代天子、诸侯每月朔日祭告祖庙后,在太庙听政,称“听朔”。《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起、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孔颖达疏:“视朔者,公既告庙受朔,即视此朔之政,是其亲告朔也。”云物,云的色彩。

2、寝兵:息兵,停止战争。《逸周书·时训》:“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蚯蚓不结,君政不行。麋角不解,兵甲不藏。水泉不动,阴不承阳。”《初学记》卷四引刘向《五经通义》:“冬至所以寝兵鼓,商旅不行,君不听政事。”

3、热食:《初学记》引东晋张湛《养生要集》曰:“南阳张平子云:冬至阳气归内腹中,热物入胃易消化。”

4、朝享:朝贺享祀。《初学记》引沈约《宋书》曰:“冬至朝贺享祀,皆如元日之仪。”元日,正月初一。

4

阳升阴化诸生荡,

长履玄明物景移。

亚岁如正因荐乐,

推元视朔顺天时。

2023.12.22

注:

1、阳升:阳气上升。崔骃《冬至袜铭》:“阳升于下,日永于天,长履景福,至千亿年。”

2、阴化:阴气化解。《礼记·月令》:“仲冬之月,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郑玄注:“争者,阳欲施,阴欲化,争成功也……荡,谓物动,将萌芽也。日短至,谓短之至极。”

3、玄明:谓日光稍暗。见上诗1注6。

4、亚岁:沈约《晋书》:“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撩称贺,因小会,其仅亚于岁朝。”

5、荐乐:祭祀时进献鼓乐。见上诗1注7。

6、推元:推考本源。《史记·历书》:“推本天元,顺承厥意。”《初学记》卷四引汉桓谭《新论》:“通历数家算法,推考其纪,从上古天元已来,讫十一月甲子夜半朔冬至。”

5

阴谢阳归新气极,

四方交泰报三光。

安身静体补营卫,

进酒荐羔升庙堂。

热物入肠易运化,

南风贼性务提防。

任凭九陌尘埃激,

亚岁迎祥贺履长。

2022.12.22

注:

1、阴谢阳归:《初学记》卷四引王赞《皇太子会诗》:“玄阴受谢,青阳启号;气以升新,光以永照。”又引《养生要集》曰:“南阳张平子(仲景)云,冬至阳气归于腹中,热物入胃易消化。”

2、极:出,升。《太玄·玄图》:“摧上万物,天地舆新。”范望注:“摧,极也。极,出也。出上万物而长于天壤之间莫不始新矣。”

3、四方交泰:曹植《冬至献袜颂表》:“四方交泰,万物昭苏。亚岁迎祥,履长纳庆。”

4、三光:《初学记》卷四引《易通卦验》曰:“冬至成天文。”郑玄注:“天文谓之三光,运照行天下,冬至而数讫。於是时也,祭而成之,所以报也。。”

5、安身静体:《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

6、庙堂:祖先所在曰庙,生人行礼之所曰殿曰堂。崔寔《四民月令》曰:“冬至之日,荐黍羔,先荐玄冥,以及祖祢,其进酒尊老,及谒贺君师耆老,如正旦。”

7、南风:《太平御览·时序部》卷十三载《黄帝内径·针灸经》曰:“冬至日,风从南来者,名为虚,贼,伤人。”此隐指新冠病毒。

8、贼性:伤害生灵。

9、亚岁: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盛事》:“冬至谓之亚岁,官府民间,各相庆贺,一如元日之仪。”清钱谦益《冬至日感述示孙爱》诗:“乡人重亚岁,羔黍荐履长。”又见上注2.

10、履长: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卷十一:“十一月建子,周之正月。律当黄钟,其管最长,为万物之始,故至节有履长之贺。”履长,意为长寿。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