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辛:上巳

风暖启迟滞,

青祇会女夷。

羽觞修祓禊,

兰草应时宜。

暇日适游嬉,

柔桑正润滋。

就新而濯故,

开眼满清熙。

2025.3.31

注:

1、上巳:旧时节日。汉以前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定位三月三日,未必取巳日。《后汉书·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宋书·礼志二》:“引《韩诗》:”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

2、迟滞:缓慢;延后。晋张华《三月三日后园会》诗:“暮春元日,阳气清明。祁祁甘雨,膏泽流盈。习习祥风,启滞导生。”

3、青祈:东方之神。晋张协《杂诗》:“太昊启东节,春郊礼青祈。”南朝梁江淹《萧太后东耕教》:“今玄司调气,青祈佇节。”胡之骥注:“潘岳《籍田赋》注曰:‘青,东方之色,以取发生之象。祇,地神也。’”

4、女夷:传说掌万物生长之神。《淮南子·天文训》:“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鸟、草木。”高诱注:“女夷,主春夏长养之神也。”后世亦以为花神。

5、羽觞:一种酒器,实即考古家所谓“耳杯”。古代上巳日游宴时,注酒其中,浮于流水,随波传送。《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每惟洛宴”李善注引南朝宋东阳无疑《齐谐记》:“束皙对武帝曰:‘昔周公卜洛邑,因流水以汎酒,故逸诗曰:羽觞随流波。’”

6、祓禊:三月上巳,临水洗濯,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源于古代“除恶之祭”。南朝梁刘昭注上揭《后汉书·礼仪志上》:“蔡邕曰《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自上及下,古有此礼。今三月上巳,祓禊于水滨,盖出于此。”《晋书·王羲之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元王恽《请明日锦堤行乐》诗:“浪说兰亭禊事修,年年春好锦堤游。”

7、兰草:古代习俗,上巳节秉兰草,以除不祥。

8、柔桑:始发芽的桑树。杜甫《绝句漫兴》之八:“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