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论坛:“新冠疫情与东亚防疫治理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举行

2020年11月6日,北京大学国家治理院、韩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联合举办“新冠疫情与东亚防疫治理比较研究”线上国际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成均馆大学、韩国国家安保战略研究院、首尔研究院等中韩高校与研究机构的数十名学者齐聚线上,共同探讨新冠疫情影响下东亚防疫治理体制、理论与经验等有关问题。

此次研讨会是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与韩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共同连续举办的第十五次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教授、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王浦劬教授分别致论坛开幕辞。

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与会代表

成均中国研究所与会代表

李熙玉指出,在世界疫情依然严峻的背景下,东亚的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举办本次论坛旨在深度探讨东亚国家疫情防控的经验,深化学术交流并且增进相互信任。

王浦劬对两国与会学者致以热烈欢迎,对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与成均中国研究所15年一以贯之的学术交流致以高度评价,对一直以来支持两所(院)合作的诸多人士致以崇高敬意。他指出,新冠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在抗击疫情蔓延的过程中,各个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方法,由此显示各个国家具有体制的差异和文化的差异,为此,进行疫情防控研究,展开体制与文化层面的比较研究,对于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均有重要启发意义。王浦劬期望中韩学者进一步深化交流。

开幕式后,与会学者就“中韩防疫经验与治理”“东亚防疫治理的实践”两个分议题展开学术讨论。

议题一为“中韩防疫经验与治理”,由成均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张荣熙教授主持。韩国国家安保战略研究院杨甲镛教授以“中韩防疫治理的成就与局限”为题,分析了中韩两国取得抗疫显著成果的原因,认为政府应以均衡保护个人生活与公共利益为方向,持续为构建东北亚防疫合作共同体而努力。

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政府管理学院金安平教授以“中国新冠疫情防控中的政治合作”为题,基于“政治默契”的概念,指出中国民主党派在抗疫过程中所作的出色努力,实现了快速反应、准确定位和会议协商;政治默契降低了合作的成本,提高了防疫治理的效能,促进了政治运作过程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互动。

成均馆大学具廷禹教授以“K防疫的教训”为题,指出了K国防疫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危机现象,主张采取新的社会层面协商、鼓励公民自发参与、加强公共安全意识,促进人权与安全的和谐共生。

在评议环节,韩国东西大学张允美教授和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政府管理学院燕继荣教授分别从概念理解、数据方法、价值理念等方面着眼,点评了学者的发表论文。

议题二为“东亚防疫治理的实践”,由金安平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政府管理学院杨立华教授以“从新冠疫情防控看当代应急管理范式的转型与东亚优势”为题,指出应急管理体制在疫情中暴露的不足,认为应尽快实现从应急管理到应急治理的转型。

首尔研究院、城市社会研究室孙昶宇研究员以“通过首尔市的新冠疫情应对看城市政府的功能”为题,总结了首尔市新冠防控的五个主要特征,分析了城市政府控制疫情的角色,展示了首尔市的国家灾难应对体系以及城市间合作体系在疫情防控中的运作方式。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王清教授以“超越制度主义与文化主义:风险治理的理论转型”为题,分析了传统的制度主义和文化主义分析视角所存在的缺陷,认为只有将二者融合才能构成国家和社会在风险治理上的有效互动。

世宗大学李汶纪教授和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钟爽副教授分别就三位学者的研究进行了点评。

学者发言和评议后,王浦劬、李熙玉分别致论坛闭幕辞。

王浦劬指出,这次研讨会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会议时间虽然较短,但学者讨论颇为深入,与会学者以中韩防疫治理成果为例,进行了多方面细致深入的研讨;第二,与会者虽分布广泛,但讨论议题相当集中,即聚焦于疫情及其防治的比较研究;第三,流行病防控虽然是公共管理传统话题,但是,新冠疫情防治研究具有新颖性。他强调指出,中国正处于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渡的历史时期,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建议,确认未来重要目标是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这次中韩联合论坛和研讨疫情防控,诸位学者贡献的研究成果和比较视角,对把握中国乃至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走向,富有启发意义。王浦劬对李熙玉及其团队认真细致的会议筹备工作表示由衷赞赏,并对所有与会者的参与和积极合作表示感谢,期待双方来年相见北京。

李熙玉归纳了这次研讨会的一个主题性问题,即各国治理体制的发展、调整能否追赶病毒的增速?这一问题值得所有与会学者思考。他进一步指出,新冠疫情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各国之间学习和合作的重要性。李熙玉期待与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和中国学者开展进一步的学术交流。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