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5 信息来源: 理学部
文字:原帅| 编辑:山石 | 责编:安宁12月10日下午,2024年度秋季学期“博雅理学论坛”(总第四期)在燕京学堂报告厅举行。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伊成器、物理学院教授江颖、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马丁作主旨报告。来自学校各院系的90余名师生齐聚论坛,聆听报告,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讨论。论坛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谢晓亮主持。
与会嘉宾合影
谢晓亮在致辞中介绍了北大理学学科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以及发起“博雅理学论坛”系列学术活动的初衷与理念。他指出,从京师大学堂时期对自然科学的初步探索,到如今在多个理学领域引领国际前沿,北大理学为助力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一直以来,理学部致力于推动学术交流合作,通过开设通识课程、与未来科学大奖联合举办学术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全力打造有利于学科交叉与学术交流的平台。发起“博雅理学论坛”系列学术活动,旨在鼓励、展示能够代表北大水平的理学原创成果,加强理学各领域间的联络,实现不同领域方法的借鉴和互相启发,推动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
谢晓亮主持论坛
伊成器以“RNA精准靶向与干预”为主题,详细介绍了RNA表观遗传修饰的相关研究进展。RNA修饰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并且与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重大疾病紧密相关。不同RNA修饰所介导的生物学功能是当前亟待探索的重要科学问题。多年来,伊成器团队致力于发展一系列核酸修饰的定量组学技术,深入研究代表性RNA修饰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功能与机制,并探索通过操控 RNA修饰来发展疾病干预与治疗的新策略。以假尿嘧啶(Ψ)修饰为例,伊成器介绍了其团队开发的具有完全原创自主知识产权的RNA碱基编辑前沿新技术。在对PUS7在胶质母细胞瘤病人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究的过程中,精准锁定了癌症特异性的Ψ修饰,该修饰显著抑制了干扰素通路免疫应答。基于此,他们成功筛选出PUS7的小分子抑制剂,极大地促进了荷瘤小鼠的生存。展望未来,RNA精准靶向与疾病干预研究必将取得更多丰硕的成果,为疾病的精准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新的治疗手段。
伊成器作主旨报告
江颖以“分子和纳米尺度上的水”为题,分享了极端受限条件下水的新奇物性和实验探测研究进展。分子和纳米尺度上的水科学研究处于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点。在分子和纳米尺度的极端受限条件下,水表现出与体相水截然不同的结构和反常物性,有望催生变革性技术,但这类极端受限的水一直缺乏有效的实验探测手段。江颖团队研发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并完成了整机国产化,将其灵敏度和分辨率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可分辨氢的水分子成像,获得了单个氢核水平的核磁共振谱,揭示了二维水/冰体系的微观结构和相变过程,澄清了冰表面结构和融化起始点等古老问题。展望未来,他们提出冷冻扫描探测显微镜的设想,这一新显微镜在对原子级成像、无序体系识别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水的相关研究带来新的可能,从而为进一步解决与水相关的能源、生命、环境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江颖作主旨报告
马丁以“低温水活化和催化产氢”为题,分享了其团队在高效催化制氢研究中的系列进展。水分子是地球表面最多的分子,是储量丰富的绿色氢源。随着氢能经济的推进,发展温和条件下水分子活化并形成稳定放氢催化循环的新型催化剂体系至关重要。目前产氢方式多存在问题,而研究发现碳化钼在特定条件下可在低温活化水,生成羟基并放出氢气。马丁团队通过改变碳化钼的体相碳间充程度,调控能带结构,成功制备出具有室温解离水能力,实现水分子O-H键均裂,并能稳定亚稳态羟基物种的立方相α-MoC。由此构筑的新型金属/α-MoC催化剂体系,突破了水气变换制氢、甲醇-水重整制氢过程的低温极限和活性上限,获得了当前最高水平的产氢催化性能。针对碳化钼易失活的情况,团队通过稀土镧修饰,显著提高了碳化钼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铂的用量。该技术在热化学、电化学产氢以及抗一氧化碳等多个方面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水相关研究和氢能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马丁作主旨报告
在论坛的交流互动环节,来自学校多学科、多领域的学者们、同学们,围绕RNA碱基编辑前沿技术、RNA靶向治疗、石墨烯表面多层水结构变化、受限水跨尺度数学模型,以及制氢产氢效率、催化剂活性结构等前沿问题与演讲者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
与会师生认真聆听报告并开展讨论交流
未来,理学部将进一步加快落实学校“学科质量年”战略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进顶尖学科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积极打造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的交流平台,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博雅理学论坛简介:
为瞄准世界学术前沿,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展示原创科研成果,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北京大学理学部自2023年春季起,每学期举办“博雅理学论坛”系列学术活动,努力打造北大理学的高端学术交流品牌。
论坛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主题报告人均经由理学部全体教师推荐、理学部学术委员会讨论投票等严格公正程序产生,并须于近年在前沿科学问题研究和技术攻关上取得了能够代表北大水平的原创科研成果,优先考虑学科交叉领域成果。论坛坚持交流互鉴、共同发展,将通过高端对话、思维碰撞,加强理学各领域间的联络,实现不同领域方法的借鉴和互相启发,推动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
专题链接:博雅理学论坛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