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4 信息来源: 学生工作部
编辑:山石 | 责编:安宁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学工干部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养成低碳行为习惯,10月22日下午,北京大学学生工作系统在新太阳学生中心350会议室举办学生工作系统主题教育专题学习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永应邀作主题分享。学生工作部领导班子及各中心负责人,校团委书记班子,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学工负责人和团委书记,部分专职辅导员代表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学生工作部部长、校团委书记户国栋主持。
会议现场
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全球环境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碳中和核心科学技术是学校面向2030年重大布局的四大校级交叉建设领域之一,也是北京大学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周期的战略重点。为引导广大学工干部准确认识和把握“双碳”工作,认真领会学科建设意义、深刻感悟学科发展成果,会议邀请刘永作主题分享。
刘永作主题分享
以“未来已来:气候危机与碳中和机遇”为题,刘永从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引入,系统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成因和多重风险影响,重点阐释了温室效应的形成机制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差异,分类解读了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双碳”目标,并从全球目标、国家战略、人才培养、学科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迈向健康和更可持续未来的系统举措。
刘永介绍,全球变暖危及了自然系统的重要服务功能,造成温度、降水、海平面和大气成分的变化,由此对农业生产、能源供应等各行各业产生巨大风险,气候变化加剧的不适宜温度和空气污染等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影响。他表示,随着全球气温屡创新高、极端天气事件屡见不鲜,科学家越来越确信气候变化已经发生,人为活动导致大气、海洋和陆地变暖已成共识。
刘永指出,当前全球变暖持续加剧,需要从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或有利影响。从“减缓”角度来看,全球已有140多个国家明确提出“碳中和”承诺,但“碳中和”行动的不对称、不平衡性依然突出。他讲道,碳达峰、碳中和的实质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化石能源使用关系的转变,我国落实“双碳”目标是历史必然选择、国家战略需求,要推进“双碳”1+N政策体系,通过集成耦合优化包括零碳电力能源、碳汇等在内的技术体系和政策体系,实现节能提效低碳。从“适应”角度来看,则需要对生态环境系统、城镇基础设施等多方面作出适应性建设,如加强极端天气预警、构建“韧性城市”等。
刘永表示,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人群健康等全球挑战密切相关,作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经济体,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与落实广受国际社会关注与期待,复杂问题紧密交织,面临着存量高、时间紧的巨大压力。他强调,为了综合应对、迎接挑战,我国深入推进健康驱动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美丽中国建设与引领全球环境治理目标协同,亟需大量交叉学科人才,以推进基础研究突破、高精尖技术研发、低碳环保产业发展和引领全球国际合作。刘永指出,北京大学凭借全链条学科体系、多平台科研组织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全程融入并引领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环境学科发展的壮阔征程,他期待加强学科交叉、共同继续努力,为落实“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次主题分享立足全球视角、聚焦国家战略,对气候危机现状、“双碳”目标内涵等重大宏观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精准专业的知识科普,生动诠释了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规划下碳中和核心科学技术领域的学科建设成就,突出展现了北大“碳”路者为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贡献智慧的先锋风采。会上,与会学工干部共同观看了全球绿色经济转型等专题视频。会议强调,全体学工干部要深刻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加强对“双碳”基础知识、实践路径的学习,以身作则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培育生态价值理念、养成低碳行为习惯,为共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力量。
学生工作系统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学校党委统一安排部署,持续加强学工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学工干部综合素质,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围绕服务“学科质量年”发展主题,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以高质量人才培养服务支撑国家战略,满怀信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专题链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专题链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