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研究院双聘教师戴瀚程率队赴欧访问多家碳中和研究机构

2025年2月23—26日,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双聘教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戴瀚程率队赴意大利米兰参加欧洲地平线旗舰项目NEWPATHWAYS启动会,并赴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开展学术访问。此前,戴瀚程受国际同行提名、作为我国学界代表入选该项目Associated Partner。出访期间,戴瀚程与来自全球的百余名学者围绕碳中和综合评估模型(IAM)建模方法创新、社会-自然系统模型耦合、地球生物物理边界、星球健康坐标系(PHAS)等议题开展学术互动,并与PIK研究所相关学者进行深入交流。

NEWPATHWAYS项目是欧盟2021年至2027年的重要研究与创新资助计划之一,由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资深学者Elmar Kriegler领衔,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荷兰环境评估署(PBL)、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NIES)、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牛津大学、北京大学等25家IAM领域国际主流机构及高校参与。

该项目旨在通过合作强化研究与创新在政策制订和实施中的作用,提出下一代气候公正转型路径,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该项目重点围绕三大目标:一是推动深度脱碳路径创新,整合部门转型、公平原则、气候融资与自然保护的评估模型,识别强化气候行动的机遇窗口;二是提升政策承诺可追溯性,建立温室气体减排承诺的透明度框架,提高国家自主贡献(NDC)的可比性与可验证性;三是构建全球-区域协同机制,搭建多尺度情景交互平台,支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全球盘点进程。

在本次启动会上,戴瀚程向国际同行展示了其团队自主构建的IMED模型架构,并阐释了团队发展理念及未来方向。在项目介绍环节,戴瀚程系统阐述了近期的研究进展和课题组对本项目的潜在贡献,并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国际IAM学界在建模方法、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全方位交流合作。会议期间,LEEEP团队成员与众多学者展开积极互动,在推动ScenarioMIP国家情景探究与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NEWPATHWAYS启动会主会场

LEEEP团队介绍IMED相关研究项目

26日,课题组赴德国访问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访问期间,戴瀚程与行星边界理论的创建者、著名地球系统科学家、PIK所长Johan Rockström共进午餐,并就社会-自然系统的模型耦合、地球生物物理边界、星球健康坐标系及未来合作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会谈不仅加深了双方的相互了解,也为后续的学术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

戴瀚程与Johan Rockström于PIK所长办公室合影

戴瀚程在PIK Energy Transition Lab开展了题为“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in China: An Overview”的特邀报告。报告详细回顾了国内各大院校在IAM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北京大学在模型研发、研究团队建设方面的状况,同时探讨了高校在培养未来高层次IAM人才中的关键作用。现场专家学者积极参与问答交流,并就模型对比、决策支撑、研发挑战以及未来人才培养策略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戴瀚程作特邀报告

研讨会结束后,LEEEP课题组成员与PIK专家团队及IPCC旗舰模型REMIND核心小组开展闭门讨论。双方就中国电力转型的现状与未来方向、绿色转型路径以及团队成员在PIK的主要学习与研究方向展开了深入探讨。交流中,各方针对团队成员研究议题和研究方向达成一致,并探讨了未来在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可能延伸。

LEEEP团队与PIKREMIND模型组核心专家闭门讨论

此次访问进一步加深了中德顶尖科研机构在碳中和政策建模与评估方面的合作关系,共同探讨了综合评估模型在气候与能源转型中的应用前景,为推动下一代人才联合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LEEEP研究组将与PIK及其他国际顶尖机构携手,构建多层次国际化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平台。

PIK研究所简介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otsdam-Institut für Klimafolgenforschung,简称PIK)是全球领先的气候与环境研究机构。PIK始终致力于跨学科的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团队和先进的研究设施。该所为全球气候政策制订和能源转型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持,在国际学术界享有极高声誉。

8b81e9191b254fa288600f0b8aa7abe7.jpg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