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团校举办八十年代人的理性思考主题研讨会

4月15日上午,由北大团校主办的“生于八十年代”——八十年代人的理性思考主题研讨会在英杰交流中心第四会议室举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教育学院副教授田玲,北京市十大志愿者田坤律师,北京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会长、历史学系03级本科生刘默涵同学等出席了研讨会。北京大学团委组织部部长、团校班主任孙明以及40余名团校学院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北大团校秘书长刘赫丹主持。

研讨会在DV短片“生于八十年代”中开始,首先发言的田玲老师从深层次探讨了八十年代人的继承与超越问题。她指出,生于八十年代的青年人要有时代感与历史感,大家要去积极地把握过去、现在和未来,以乐观的心态继承北大的历史财富,从人格,学术,情感各个方面充实自己;在谈到个人性与社会性问题时,田老师深入分析了北大人的生活状态,认为生于八十年代的北大学生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敢于继承和超越五四精神。

田坤律师以70年代末的“伤痕文学”为线索,从道德与理念两方面分析了生于八十年代人对于传统的叛逆和挑战,但是与此同时也树立了诸如志愿精神等新的价值观念。他希望这一代青年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热爱生活,勤奋努力,无私奉献,“珍惜寸阴,默默地耕耘,沸腾里静思,前进中识途”。田律师深刻而又诙谐幽默的谈吐引来同学们阵阵掌声和笑声。

阳光志愿者协会会长刘默涵同学作为八十年代生人向大家介绍了她从事志愿服务的心得体会。她以志愿服务的具体事例说明,八十年代生人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比父辈们更需要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个人只有在团队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她认为,八十年代生人需要英雄,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知荣辱,明道理;八十年代生人需要“贵人”,他们在我们年少轻狂的时候能让我们醍醐灌顶;八十年代生人更需要包容,将极端的叛逆思想转化为理性的思考,欣赏别人的成绩,同时激励自己不断努力,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团校学员代表政府管理学院05级本科学生刘越男和和历史系05级本科学生刘天琦同学也分别就八十年代生人的特点和责任问题谈了自己的想法。

夏学銮教授对此次研讨会作了总结。他首先指出青年永远是时代的先锋,这是由青年的年龄地位,社会对青年的角色期待,青年的地位和角色自觉所决定的;他说,80年代生人与70年代人的不同,主要在于时代与社会环境的差异。结合这一代人的身心特点,他表示,希望八十年代生人要在叛逆中吸取传统的优秀价值观,在肯定自我的同时发展政治认同感并摆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角色危机。

最后,团校学员代表,社会学系05级本科周文佳同学宣读了《八零后青春宣言》,表达了生于八十年代的北大团校人继承北大优良传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立志成为领导型创新型人才,为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的坚定信念。研讨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本次研讨会作为北大团校“生于八十年代”主题活动的一部分,研讨会提出了生于八十年代人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是生于八十年代人自我思考,主动超越的标志。正如田坤律师所寄语的:“现实孕育着未来,未来生长于它的昨天,希望并且而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我们的肩上。”80后的一代新人在前行中思索,定能完成未来时代交给我们的历史使命。


附:八零后青春宣言

我们生于八十年代,继承了六十年代人的热情,七十年代人的单纯;我们生于八十年代,拥有过去时代的期望,未来世界的梦想;我们生于八十年代,我们脚步轻快,却不停思索;生于八十年代,我们在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机遇与挑战中上下求索。

生于八十年代,我们承接了太多的幸运和宠爱:国家的发展让我们远离贫困,匮乏与束缚;父辈的希望让我们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爱与关注;开放的国门让我们视野宽阔,眼界高远;信息的通达让我们知识渊博,见解出众。

生于八十年代,我们也面临太多的误解与无奈:我们的率真被当作轻狂,我们的现代被当作反叛,我们创造的奇迹常常面临传统的责难,我们开拓的领域常常应对惯例的挑战。

我们被称作“八零后”的一代,在变化中成长,在成长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行,在前行中青春飞扬。

我们葆有坚定的信仰,它在灿烂的笑容背后,在轻快的脚步背后,在对强者不服的倔强背后,在对弱者关注的眼神背后。我们内心的深处,有对国家最深沉的挚爱,有对民族崛起最朴素的信仰,它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为我们指明方向,在纷繁复杂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人生意义的最简单证明。

我们葆有单纯的善良,它既如英雄史诗般宏伟壮丽,又如小桥流水般隽永悠长。我们珍视亲情,重视友情,我们敬仰英雄,渴望和谐,我们在多元化的世界中明辨荣辱,甄别是非,我们在流行的瞬息变换中寻找永恒的整理。我们的单纯中少了几分盲目的冲动,我们的善良中多了几分责任与坚强。

我们葆有奋斗的热情,它是父辈们未竟的事业,是对祖国的赤子之心,是华夏崛起的动力。我们不畏艰难,用智慧和勇气创造八十年代人的奇迹;我们团结创新,在个性张扬的时代聚沙成塔、共筑长城;我们勤奋学习,在学术殿堂领略知识的华美,我们相信,“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今天的不懈努力,定能换来明天指点江山的海阔天空。

我们是生于八十年代的北大人,荣誉与希望背后,是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我们在“团结起来 振兴中华”的口号中诠释梦想,那是北大人向祖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新时期北大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以“八荣八耻”为标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点滴做起,将八十年代人的和谐、积极,健康、向上传播到校园和社会的每个角落;我们在“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理性报国”的理念中理解生活,朝气蓬勃,充满激情,却又脚踏实地,理性思考,我们的成才路在脚下,我们的报国情在前方;我们要践行“为把北京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的铮铮誓言,无私奉献,踏实进取,向世界展示北大人的风采,在母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切合学校“领导型、创新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培养自身的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开阔的国际视野、过硬的社会竞争力和创造力、个性和人格健全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让父辈把建设祖国的接力棒放心地交到八十年代人的手中。

当生命的华尔兹响起时,舞台上闪耀的,将是八十年代的我们燃烧青春的绝代风华。我们将成为时代的勇士,坦然面对困惑与艰难;我们将承担起父辈未竟的事业,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历史;在风起云涌的社会中,我们不会是随波逐流的浮华,我们要挺立时代潮头,成为百年北大的骄傲,社会的中坚,民族的脊梁!

 

编辑:知秋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