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北大学生骨干训练营系列纪实报道之三:合作凝聚团队 交流见证成长

一批青年带着同一个称呼,相聚在同一面鲜红的旗帜下,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院系,各自担任的学生工作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在这里由陌生到熟识,从个人到集体,彼此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信任和友谊。他们携手共进,一路走来。嘉兴、上海、广州、武汉、延安、井冈山、西柏坡、遵义,一个个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每一步、每一个脚印,都见证了成长的历程。如果说年龄的增长只是成长所代表的一串串变化的数字,那么心智的完善才是成长所包蕴的真正意义所在。

他们就是2007年北京大学学生骨干训练营中的一批年轻人。在培养学生骨干的创新精神与领导能力,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骨干在训练营中的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训练营开展的两次集训和一次社会实践成为凝聚团队、增长才干的主要活动形式。训练营就如一块美丽的心灵阵地,骨干们在相互的交流中增进了感情,磨炼了意志,健全了人格,更熔炼出了一支支优秀的团队。

分工合作,实现共同成长

共同成长,是本次训练营遵循的一个新理念。训练营将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汇聚在一起,希望在他们中间树立一种集体意识,通过团队内部的合理分工,让每个成员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为期近一个月的训练营生活,学员们感受最为深刻的莫过于自身的成长。

作为从各院系、各部门挑选出来的学生骨干,每一位学员在平日的工作中都担当了组织者的角色,而在这里,他们所要面对的是角色的转换,所要完成的是共同的成长。正如井冈山分团学员、国际关系学院04级本科生、校团委组织部副部长黄宇蓝同学所说:“我们在训练营中要学会的是怎样做一个普通人,如何做好分配到自己身上的任务。”一支团队就像一个大家庭,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群策群力,才能让这个家庭变得和谐、温馨。

记者在对延安分团学员的采访中了解到,出发前为了使这支新团队中彼此陌生的成员尽快地磨合,团队组织大家进行了多次交流,并根据个人的特长和所居学生工作的岗位特点,以自荐和自愿的方式,使每个人都得到了自身成长和服务团队的机会。艺术学院学生会副主席解明同学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该团的摄影工作,他的作品后来被评为本次训练营的最佳摄影/DV作品,为延安分团争得了荣誉。在行旅中,为了记录下团队成长的点点滴滴,他总是很默默地在一旁拍摄,而自己却很少进入镜头。当记者问及他的感受时,他笑着说道:“旁观者自有一番乐趣,用DV记录下的瞬间一定会成为我们团最美好的回忆。这次的拍摄也让自己的技术也提高了不少。”话语间流露出的是分享团队成长所获得的快乐。这样的奉献,无疑也是一种成长。

武汉分团学员、政府管理学院团委组织部部长惠长虹同学也谈到,“在这样的团队中,每个人的能力都很强,平日里也很彰显独立性,如何相处,如何使彼此之间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关键就在于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个体间的交流,为的是更合理地进行团队管理,更有效地开展各项活动,为的是实现团队的共同成长。
从实践前期的在校准备工作,到赴实践地开展的各项活动,再到实践归来后与昌平集训期间举行的成果展示,每支团队都在集体协作中形成了一套高效、民主的管理机制。每一次开会,每一个决策的产生,每一次应急措施的施行,每一笔经费的使用……每个人都在团队中承担了一份责任,分享到了一次成长的机会,他们在用细心、用真心呵护着整支队伍的成长。

交流学习,拓宽成长空间

学员们不仅在团队中锻炼、成长,而且还将成长的纬度扩展到更大的空间中。尽管实践地的条件并不总能满足团队的活动需要,但他们仍然想尽一切办法,努力为自己寻找成长的机会。

西柏坡分团就是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在缺乏高校资源的情况下,利用了同期到达西柏坡的其他五所高校实践团同聚一地的机会,开展了来之不易的校际交流座谈。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骨干在这次交流中不断撞击出思想的火花,在骨干成长和青年成长等问题上形成了共识。研干校副秘书长肖卿同学介绍了这次交流的一些收获,他说:“成长的过程首先需要以高远之志、忧国之心作为指明灯;其次要在实践中成长,贴近社会,增长才干;再次还要在团队中成长,以往学生骨干之间都是各自为阵,相互之间缺乏交流,限制了个人能力的发展。”这样的校际座谈不仅催开了友谊之花,而且拓宽了学员们的视野,跳出固有的圈子来看世界,相互借鉴青年成长成才的模式。

除了与同龄人交流、成长之外,实践团还与当地校友会开展座谈,从老北大人身上感悟成长。陕西北大校友会就在和延安分团的座谈中,对青年的成长成才以及学生骨干的锻炼培养进行了意味深长的指导,希望骨干能够在群体交流与团队合作中体悟成长。延安团的学员们在座谈中收获颇多,中文系学生会主席张帅同学认为,学生骨干的成长必须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客观规律,能够主动融入到群体生活中去,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与此同时,学生骨干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要自觉强化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凝聚在一起的才是一支具有高素质的队伍。

突破校内的界限,到更广阔的空间中开展交流,是本次学生骨干训练营对学员们提出的要求,也是培训活动的目的之一。每支团队在出发前都与实践地的高校或校友方面做了充分的沟通,确保了交流的顺利进行。

训练营的生活很快结束了,但是成长却仍在继续。从八个地方归来的八支团队于7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大学昌平校区进行了第二次集训。在集训中,各团展示出了自己在实践中形成的调研报告和读书心得,和全体营员分享了在本届学生骨干训练营活动中的经历和收获。无论忧伤,还是喜悦,这都是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风景。或许懂得了珍惜,才会真切体悟什么是成长。(文/邵琛欣)

 

编辑:知秋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