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举行追思会缅怀黄枬森先生

2月2日上午,黄枬森先生生前同事、亲友、学生,聚集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二楼会议室,追忆这位刚刚去逝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的学术人生,缅怀他的道德风范。追思会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河主持。

追思会首先为黄枬森先生默哀。随后,与会者纷纷回忆了黄枬森先生生前的点点滴滴,追述了黄先生的学术思想。许多人看到会场悬挂的遗像,回忆起黄先生的音容笑貌,都不禁哽咽流泪。

 
为黄枬森先生默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河主持追思会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东作为黄枬森先生的第一个博士生,近三十年来一直跟随黄先生进行研究和教学工作。王东说,理解黄枬森先生的学术思想,离不开“一个主题,五个贡献”。黄枬森先生学术思想一以贯之的主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哲学奠基,他一生在研读《哲学笔记》、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创立人学研究的哲学分支以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等方面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在谈及黄枬森先生的历史地位时,王东认为黄先生不仅是哲学家、哲学史家和哲学教育家,还是继李大钊和冯定之后北京大学第三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标志性人物。同时,黄枬森先生也是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和一面旗帜,是品德高尚、知行合一的师长。王东说,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是黄枬森先生一生的追求和哲学夙愿。

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东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哲学系陈志尚教授说,黄先生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是理论界的典范。黄枬森先生会把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都写在讲稿上,因此,他的讲稿,也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

“黄先生曾提道:‘辩证唯物主义是宇宙的奥秘,为共产主义奋斗是人生的真谛。’”赵光武说,这两句话既富有哲理,又蕴含人格道德,这种执着的精神和始终不渝的态度,激励后来者前进。回忆起与黄枬森先生共事时的时光,赵光武说,黄先生是自己亲如手足的兄长,是传授知识和方法的师长,是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学习楷模。

邱守娟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恢复高考后招收的第一届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研究生。她回忆起结婚的时候,黄枬森先生曾剪下自己亲手栽种的一束鲜花作为新婚礼物送给她。“黄先生把那束花送给我时,花瓣上还带着露水。”邱守娟深情地说。

杨金海、韩庆祥、郭建宁、丰子义和徐春等长年与黄枬森先生一起工作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学者许全兴、郝立新等人也参加了追思会并发言,共同追忆黄先生的学术品格和为人风范,缅怀黄先生高尚的道德情怀。与会的各位专家高度评价黄枬森先生,认为黄先生一生鞠躬尽瘁,待人宽厚,不愧为学界的领军人物,不愧为知行合一的师长。

据黄枬森先生的女儿黄萱介绍,黄先生是2012年12月28日住进医院的,这次住院的一个直接原因是赶写一篇总结自己学术生涯的文章——《我与哲学》。先生伏案工作,工工整整地写了4页,因劳累发病,没想到,这4页手稿成了他的生命绝唱。

 
 黄枬森先生的女儿黄萱发言

    黄枬森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于2月1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摄影:孙琳琳
 
编辑:拉丁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