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06 信息来源: 新闻中心
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黄枬森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1月24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2月1日,黄枬森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东礼堂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各界人士来到遗体告别仪式现场,送别黄先生。灵堂外悬挂着巨幅挽联:海阔天空胸襟宽广宽容宽厚,光风霁月气象平淡平静平和。灵堂内黄枬森先生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灵堂正中,摆放着黄枬森先生谦和微笑的照片,遗像下方摆放着党和国家领导人敬献的花圈。
上午9时许,遗体告别仪式开始,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原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中央编译局局长、中央党校教育长贾高建,中国保监会纪委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陈新权和国家行政学院纪委书记杨文明等领导同志来到灵堂,向先生的遗体鞠躬告别,并与家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
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听取黄枬森先生住院前一天仍在执笔写作的事迹后,十分感动,她指出,共产党员一定要继承和发扬黄枬森先生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把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建设好。北京大学在党的历史上作出了很大贡献,要继续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科,为党的理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常务副校长吴志攀、柯杨,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于鸿君,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敖英芳,党委副书记叶静漪,总会计师闫敏,黄枬森先生生前的同事、好友、学生,社会各界仰慕黄先生的人士,以及家乡代表,共400余人,前来送别黄先生。
黄枬森先生逝世后,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朱镕基、李长春、吴官正、刘延东、刘奇葆、赵乐际、罗豪才等中央领导对黄先生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家属表示慰问。近三百人来校吊唁,近两百单位、个人敬送花圈、挽联。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等媒体对黄楠森先生逝世的消息进行了报道。
北京大学对黄枬森等老一辈专家、院士、学者的生活起居与身体状况一直高度关注。在黄枬森先生病重期间,朱善璐书记、周其凤校长等学校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黄先生,成立了由敖英芳副书记牵头的“黄楠森先生医疗专家组”,组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的多位专家对黄先生的病情进行会诊,每天了解病情与治疗情况,积极协调人力、技术、药品等相关资源,尽最大努力救治黄枬森先生。在黄枬森先生逝世后,朱书记、周校长第一时间对黄枬森先生表示沉痛哀悼,向家属表示亲切慰问。校领导当晚连夜组织召开黄枬森先生治丧工作协调会,对灵堂布置、告别仪式日程安排等黄先生相关后事做出了重要指示和具体部署。
北京大学广大师生也通过BBS、现场吊唁等多种方式深切缅怀黄老先生。1月25日,《关于黄枬森先生逝世的讣告》在网上发布后,引起许多网友的关注,与黄先生有过接触的同学都回忆起与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表达哀悼之情——有同学回忆说,“第一次见到黄先生是某次‘中西马克思主义高端对话’上面,遥记得那次张世英先生情绪很高,讲得很多;黄先生则是掏出一个小本,略带口音却念得抑扬顿挫”,“后来偶尔在各类媒体上看到黄先生,觉得黄先生年事虽高,但精神很好,也很活跃”;还有同学跟帖道,“最后一次见到先生是在系庆上,当时还和同学说黄先生精神还是这么好,没想到先生突然就过世了”。1月26日,有北大学子在未名BBS上发表了题为《北大哲学门楠森先生千古》的悼词,表达对先生的深切缅怀,“黄公楠森,著作等身;传承马列,朴守其贞。为学日进,为道日损;至死不渝,务实求真。先生仙逝,痛断我心;虽非亲炙,实有师恩。哲学遗嘱,入木三分;立言立德,英名永存”。
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微博等平台得知了黄老逝世的消息,很多网友表示“先生音容宛在”,并称赞先生为“北大精神的绝佳体现”、“百年燕园里最当得‘伟大’二字的大师之一”。部分网友将话题延伸到了黄先生的学术领域。有网友表示,“黄先生是一个极具标志性意义的人物。于马克思主义而言,先生融会贯通,终始马氏学说在中国的大地上更好地本土化、一体化;于北大而言,先生通过对马氏学说的精深研究和不断创新,成为了北大爱国进步传统精神的最好范例。先生正是通过自己扎实的学术努力,践行了北大人家国天下的诺言。向先生致敬!向先生学习!”
“夕阳日,心力竭,未敢忘忧国。朗润池旁林深处,耘马哲,育人杰。”如今夕阳斜照,朗润依旧,林深处,已不见枬森先生。
先人已逝,但黄枬森先生之气象风范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附:
黄枬森先生1921年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曾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和哲学系学习。从1950年起,黄枬森开始在北京大学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1981年至1986年期间,黄枬森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2011年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教育终身成就奖。
黄枬森先生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工作60年。黄先生还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开创者,主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三卷本、八卷本和一卷本,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吴玉章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别奖等重要奖项。黄枬森先生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基础以及与此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思想理论成果,有力地推进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创新和发展。黄先生还发起创立了人学研究这门新的哲学分支学科,创建了中国人学学会,编辑出版了大量相关学术文献。作为哲学教育家,黄枬森先生60年如一日,献身教育事业,在2008年获得北京大学教师与教育工作者最高荣誉“蔡元培奖”。
在黄枬森先生病重期间仍然笔耕不辍,修订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正在陆续出版的《黄枬森文集》八卷本。黄枬森先生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的逝世是北京大学的巨大损失,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重大损失。
编辑:拉丁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