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90讲:“隋唐代城市、寺院与建筑”

6月1日上午,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市东城区教委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90讲在东城区国子监中学开讲。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贵祥作题为“隋唐代城市、寺院与建筑”的专题讲座。


王贵祥教授开篇简要地介绍了隋唐两代的历史。隋凭藉统一后的有利形势,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建设。唐惩于隋亡教训,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宫室建设上较为谨慎,宫室沿用隋代之旧,自高宗、武后时起,至玄宗前期,经济持续发展,文化科技成就辉煌,国势进入极盛期,开始进行较大规模的建筑活动。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隋唐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

王贵祥教授结合图文生动地展示了隋唐两代最重要的建造成就——隋唐长安城与隋唐洛阳城,这两大都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对后来的城市,包括日本城市有巨大影响的城市。而隋唐两代最重要的建筑成就,是集中在这两座都城中的几座隋唐宫殿。其宫殿规模与建筑的尺度与造型,都与我们所了解的明清北京故宫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些重要单体建筑的建造,更反映了隋唐时代的建造能力与建筑成就。同时,隋唐时期在建筑艺术上也有重要发展,不仅单体建筑的艺术处理手法更为细腻而有特色,在建筑组合体、群组布局乃至城市规划上都更为成熟,形成具有高度艺术水平的隋唐风格。

中国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隋唐时期进入其发展的巅峰时期。隋唐两京及全国各地建造了大量佛寺。佛教建筑的规模与尺度,也非后代佛寺建筑同日而语。王贵祥教授最后简要地介绍了一些历史上的佛寺简况,图片展示了现存隋唐木构佛教殿堂,及保存稍多的隋唐时期的佛教塔幢。

课后,听众就讲座相关的问题向王贵祥教授提问,王教授一一解答,与听众进行了良好的互动。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91讲讲座时间定于2013年6月15日上午,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刘小龙副教授为听众带来音乐欣赏。详细讲座信息请登录www.bjdi.org查询。

 

编辑:焱悠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