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届北大“斯伦贝谢杯”程序设计竞赛暨ACM/ICPC北大代表队选拔赛落幕

5月10日,第13届北京大学“斯伦贝谢杯”程序设计竞赛暨ACM/ICPC北大代表队选拔赛在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举办。本次大赛吸引了近300名来自北京大学以及500多名其他高校的学生报名参赛。计算中心将一至八号机房全部作为竞赛场地,竞赛规模、参赛人数及组队均创历史新纪录。

计算中心上下给予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全面技术优势,做了精心的策划和实施。事先安排老师精心测试全部竞赛机器,确保安全运转无故障,同时在电源、网络设备、空调系统、监控系统、后勤保障等多方面给予充分保障。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封闭性,还安排技术专员进行网络隔离。竞赛当天恰逢周末,计算中心老师牺牲个人休息时间,早早来到比赛现场为比赛服务,力争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竞赛环境。

上午九点半,学生们走入赛场,而赛场的氛围足以让人感受到学生们的竞赛热情和信心。被誉为计算机领域“奥林匹克”的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简称ACM-ICPC),是由国际计算机界历史悠久、颇具权威性的组织 ACM(Association of Computing Machinery)主办的活动之一,是世界上公认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其目的在于让大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运用计算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CM-ICPC是广大爱好计算机编程的大学生、特别是计算机、软件类大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是大学计算机教学水平、学生素质的直接体现。由于竞赛时间五个小时,且题量很大,对于学生们来说不仅仅是脑力智力上的比拼,更有意志力、耐力的考验。每个团队每答完一题,经验收通过后会在该团队插上一只色彩鲜艳的气球,这一只只飘扬在赛场上的彩色气球既是对完成题目的学生们的褒奖,也是对其他努力拼搏的学生们最好的鼓励。

比赛现场紧张答题的学生们

比赛持续了五个小时,在下午三点顺利结束。正是老师们赛前和赛中的精心准备,贴心服务,使本次大赛圆满完成。本次竞赛由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主办。作为主办方及比赛主场地,计算中心继承发扬了之前承接大赛的丰富经验,克服困难,一丝不苟,以及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等兄弟单位密切配合,圆满成功地举办了本次大赛,选手和老师们均给予了高度评价。计算中心也将再接再厉,今后将继续努力,将比赛越办越好,为学生们提供更大发挥才能的舞台。

 

编辑:舍予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