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帮扶】燕园情真寄弥渡——北大对口帮扶云南省弥渡县工作侧记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哥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这首山歌的故乡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正如歌中所唱,这个地处云南高原西部的小县城有着清亮的小河、汪汪的月亮。然而,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是,弥渡县是全国592个贫困县之一。这里地处边疆,基础薄弱,许多居民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天气常如二三月 花枝不断四时春”,这句话恰是弥渡四季如春温暖气候的最好形容,而生活的春天、发展的春天又在哪里?

2013年,这座小城迎来了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的北大人。尽管相隔两千八百多公里,北大却全力参与到了弥渡县的脱贫之路当中。

艺术学院师生在弥渡调研(尤宇川摄)

责任与使命的行动

北大与弥渡结缘,源自于一场帮扶行动。

2012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和中组部、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新一轮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共安排了310家单位定点帮扶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安排指定由北京大学承担定点帮扶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工作任务。

2013年10月,北大与弥渡县正式签署了对口帮扶协议。

北大人行动起来了。学校党委书记朱善璐,常务副校长吴志攀、柯杨,副校长王杰,党委副书记叶静漪等校领导先后多次带队,深入弥渡考察调研。两年多来,共计有71位北大人深入弥渡,走访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企业、医院等20余个单位,深入山区特困村农户家庭实地调研。

在调研与实践的基础上,学校正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确定了“全校动员、统筹资源、院系对口、智力帮扶”的原则,以智力帮扶为主旨,引导人才、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等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科技知识与优秀人才对地方脱贫致富的核心拉动作用。

“定点帮扶弥渡,既是党和国家安排给北京大学的任务,也是北京大学扎根中国大地、为全国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使命。”2015年8月,在去往弥渡进行专题对口帮扶工作调研时,朱善璐这样说。

弥渡迎来北大人

“朗诵比赛在县里初赛时,忽然来了一位从北大来的‘副县长’,后来他代表弥渡杀入大理赛区的选拔赛,一举获得了第一名!”弥渡县广播电视局记者欧阳利兴谈起初识史楠时的印象,依旧津津乐道。

史楠是北大第一医院党院办副主任、团委书记,现在他有着另外一个特别的身份——弥渡县挂职副县长。

贫困与疾病常常联系在一起,要做到精准扶贫,健康扶贫便必不可少。史楠来到弥渡之后,发挥专业优势,“史大夫,讲健康”的讲座在全县六镇二乡展开了巡讲。讲知识,更要谋变化。史楠争取到了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的“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防控惠民工程项目”,以三年为期,全县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率将有望达到80%以上,脑卒中发病率降低50%左右;他积极为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支持的“全面提升弥渡县妇幼保健水平项目”牵线搭桥,推动提高妇幼保健水平,降低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史楠还以北大“未名”为名,组织了“未名杯”弥渡青年健康科普能力大赛,借此进一步推动健康知识的广泛普及。

和史楠一样奋斗在弥渡扶贫第一线的,还有现任弥渡八士村第一书记的尤宇川。2015年8月18日下午,受朱善璐委托,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郭海一行前往弥渡县密祉镇八士村,送校团委组织部部长尤宇川同志到村任第一书记。

八士村是弥渡县密祉镇的一个小村庄,全村共793户、2893人,其中贫困人口占了三分之一。扶贫必扶智,教育是拔穷根、防止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所在。尤宇川瞄准当地教育短板,筹集资金共50余万,组建教育促进会,开展奖教助学工作。他打造校地党支部“1+1”共建扶贫项目,围绕八士村党建工作和扶贫工作,以密祉镇八士村党总支为案例“解剖麻雀”,与大理大学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为国家边疆民族地区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借鉴。除此之外,尤宇川还积极争取标准化果园项目、水塘修复项目,大力发展八士村的新产业——香橼种植,致力于打造摆脱贫困的坚实产业基础。村民们说:“他‘挂钩’我们,是八士人的福气。”

从高校到基层,这既是一场历练,也是一份重托。史楠和尤宇川是弥渡扶贫最前线的代表,在他们之前,艺术学院团委书记高翔也曾在此挂职担任副县长。

北大人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止这些。自定点扶贫工作启动以来,北大先后引入扶贫项目资金、公益捐赠资金共计897万元,引入重大扶贫惠民项目近10项,培训当地干部、教师、医护人员500多人。同时,先后选派附属医院16名医生赴弥渡举办义诊、会诊、专题讲座,指导儿科独立建科,提升检验科、骨科、神经内科等关键科室工作,力求惠及民生。

弥渡县密祉镇党委副书记、镇扶贫工作队总队长陈良海把北大的每一分努力都看进了眼里:“从干部培训到名师讲座,从支教实践到院系对接,北大在智力帮扶上做了许多扎实的工作,给密祉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八院联动 齐心协力

新的一年,扶贫工作的开展也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2016年1月13日至15日,王杰带队赴云南大理弥渡县对接定点扶贫工作。

与他同去的,还有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艺术学院、法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八个院系的代表。他们分别对口弥渡县的八个乡镇,一对一,全力投入到这场帮扶行动中来。不同的院系也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为帮扶工作开拓出不同的工作思路来。

弥渡是花灯之乡、山歌之乡。2月17日,艺术学院师生一行抵达密祉镇,在这里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帮扶工作。学院师生与密祉花灯、密祉民歌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了互动交流。合唱团的同学们共记录了十余首当地传统民歌,并收集了大量曲谱手稿;学生舞蹈团的团员们还对花灯节节目的编排提出了意见;学院师生代表也就如何整合相关文化资源,用以发展旅游业以及文化产业,做了一系列的实地走访和专题交流;艺术学院教工党支部就未来与密祉镇党组织开展共建工作进行了商讨……帮扶期间,正值密祉一年一度的花灯节,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深入各村,亲身参与了各个乡镇花灯节节目的彩排和演出。

全校动员、统筹资源、院系对口、智力帮扶。事实上,不仅仅是以上八个院系,还有更多的北大部门与机构也参与到了帮扶行动之中,为弥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北大对口弥渡县的帮扶工作仍在继续。但北大人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要全力以赴,帮助弥渡县在2017年年底顺利实现脱贫!

编辑:安宁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