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主题讲座暨第7届“未名读者之星”颁奖会举行

为倡导爱读书、读好书的校园文化,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和第23个“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到来之际,北京大学图书馆于2018年4月23日晚举办了“世界读书日”主题讲座暨第7届“未名读者之星”颁奖会。北大法学院白建军教授应邀作“菲利:一个承前启后的犯罪学家”的演讲。图书馆馆长陈建龙、副馆长别立谦出席活动。

活动伊始,图书馆相关负责老师介绍了以“百廿书城,风华‘读’领”为主题开展的读书日系列活动,解读了为迎接校庆推出的借阅服务新举措。

随后,别立谦公布了第7届“未名读者之星”获奖名单。本届“未名读者之星”是图书馆基于2017年的图书借阅量,评选出的排名靠前的5位研究生和5位本科生(具体名单和借阅量如下)。在颁奖仪式上,这10名同学每人获得了白建军的签名书1套,以及图书馆的特别借阅优惠政策等奖励。

研究生(院系,年借书量):

刘鹏波(外国语学院硕士,500册)

吴文浩(历史学系博士,374册)

高翔宇(历史学系博士,371册)

张天宇(考古文博学院博士,348册)

曹德军(国际关系学院博士,319册)

本科生(院系,年借书量):

黄菊(元培学院,475册)

林咪啦(中文系,252册)

孟熙元(历史学系,238册)

赵诗情(中文系,233册)

谢蒙恩(中文系,221册)

当然,借阅量只是阅读的一个数量表现,实际上北大图书馆更看重阅读的过程、体验和收获。今年的颁奖会特别安排了“未名读者之星”获奖代表发言,来自历史学系的博士生高翔宇以“致‘梦想的天梯’”为题,动情分享了他6年来的图书馆时光。

 
第7届“未名读者之星”颁奖合影

颁奖仪式后,陈建龙对获评“读者之星”的同学们表示祝贺,并引用培根的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倡导大家多读书、读好书。

4月23日是网教办和图书馆联合开展网络时代经典阅读和深度学习活动的三周年纪念日。当晚,“校庆阅读年”暨“阅读马拉松”活动第六期线下讲座中,白建军带领听众共读意大利犯罪学家恩里科·菲利的《犯罪社会学》一书。他首先从犯罪学的历史讲起,梳理犯罪社会学的发展脉络,随后对书本内容进行解读,着重讨论犯罪学的社会定义问题。他以电影《楢山节考》中日本某些地区的“弃老”传统及湖北某些地区的“弃老洞”为例,说明“犯罪的定义不在于行为本身是什么,而在于社会背景下需要定义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待‘犯罪’要有一体化的视野与眼光”。

 
白建军作“菲利:一个承前启后的犯罪学家”的主题演讲

之后,在场听众踊跃提问,就社会舆论是否会影响案件定性与量刑、司法对社会道德的影响等问题与白建军进行互动交流。白建军认为,司法机关在对案件审理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在自由裁量的范围内,“社会舆论”能够起到多大作用,还需要更多相关的定量研究来佐证。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开阔的观点思路相互交锋,现场掌声连连。

北京大学“校庆阅读年计划”暨“阅读马拉松”活动于2017年11月初上线,一经推出便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网教办与图书馆整合资源、打通渠道,在校友企业北京云舒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支持下,采取“线上讨论+线下沙龙”的阅读方式,利用互联网打造立体式阅读模式,以达到学生独立自主且怀着兴趣阅读的效果。继李猛、黄燎宇、朱青生、吴飞、周飞舟之后,“接力棒”交到了白建军手中,未来将由毛利华、谷裕等名师继续“接力”,带领同学们回归经典,深入阅读。

面对互联网时代阅读快餐化、碎片化、肤浅化的现实,网教办联合图书馆,立足全环境育人理念与青年主体性原则,通过整合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以“读书”为抓手,在传承与变革的大时代背景下,努力在校园中营造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探讨的良好读书氛围,让“阅读”变得纯粹,强调北大传统人文精神的回归。活动还得到了学校120周年校庆筹备委员会秘书处、离退休工作部的大力支持。

专题网站

编辑:白杨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