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与2018届毕业生代表座谈

2018年7月6日上午,北京大学2018届毕业生代表座谈会在办公楼103会议室举行。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副校长陈宝剑与来自18个学院的21名毕业生代表交流沟通,倾听同学们毕业之际的感悟以及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会议由教育学院2018届毕业生杨筝主持。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上,毕业生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经历,总结了在校期间感受到的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表达了对学校多年来教育与培养的感谢。不少同学提到学校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精神深刻影响了自己的人生选择,这种精神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道路继续向前,始终保持北大人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政府管理学院毕业生李广兴说,感谢北大给予自己的家国情怀,使自己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关心天下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毕业生江佳伟表示,在校学习生活期间遇到许多优秀的同学,大家都努力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作贡献。工学院毕业生代冲讲述了自己在北大成长的历程,表示回到家乡后将尽力回馈学校和社会对自己的培养。即将到湖北工作的选调生赵亮亮表达了在未来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决心。

毕业生代表从学术科研、校园生活、国际交流等方面对学校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和期待。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毕业生谭继伟表示,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握海外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建议学校多开展相关项目促进学生发展。国家发展研究院毕业生崔静远表示,希望学校能够更加重视本科生基础课程质量,在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的同时加强课程建设。数学科学学院毕业生刘双龙希望能够加强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建议设立大小导师制度,促进年轻教师和学生更好发展。医学部毕业生杨珂、闫君雅、刘胜兰建议进一步加强校本部与医学部的深度融合,在教学科研、学生交流、科研仪器设备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

在校园生活方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毕业生宋玺表示希望学校能够在新生入学时给予更多帮助和指导,使新生入学后在学业和科研等方面更有方向感和针对性。外国语学院毕业生张义荀建议学校建立线上学生心理咨询平台,让有需求的同学更便捷地获得心理辅导。物理学院毕业生孙彰昊建议学校更加关注体育宣传和运动场地建设,让更多同学走下互联网,走向操场,重视体育锻炼。来自香港的社会学系学生黄乐妍表示,感谢学校港澳台办公室对港澳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建议学校更加重视吸引和录取港澳台顶尖学生,使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合理。

在国际交流方面,委内瑞拉籍毕业生何塞及缅甸籍毕业生黄娇娇建议学校加强在其它国家的宣传力度,提高学校在外国学生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他们同时表示将致力于促进文化交流,为搭建交流平台贡献自己的力量。林建华不时插话与同学们互动交流,充分肯定同学们在学业、科研、社会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高度评价了毕业生们对母校的热爱和始终心系学校发展的情怀。他表示,虽然大家的专业不同,但经过几年的学业生活都更加成熟,找到了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许智宏老校长曾说,大学像一个百花园,每个学生都像一粒种子,学校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学生能够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发挥自己的潜力。同学们在校期间的发展愿望和要求是个性和多元的,学校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是评价一所学校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这个标准也同样适用于评价大学在培养教师方面的成绩,好的大学通常都更加重视年轻教师的职业发展,当前学校也正在致力于推进年轻教师的梯队建设。

 
毕业生代表发言

林建华希望同学们在工作生活中具备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他说,在校外人的眼里,北大人比较张扬散漫,但实际上北大人是朴实内敛的。这种内敛正是来源于我们的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这种文化和精神烙印将使同学们在工作生活中获益匪浅。此外,对人的关爱也是北大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特质。科学技术虽然促进了社会进步,但同时也带来许多额外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发展技术的同时具备人文关怀,这也是对社会的责任,林建华希望同学们保持这种人文精神,在推动社会进步的潮流中实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他代表学校感谢大家对北大的建设发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校一直在努力建设品质校园,推进本部和医学部的深度融合,未来学校将更加关心同学们的成长,更多倾听大家的诉求,进一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为大家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林建华与毕业生交流

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国际合作部、教务部、总务部、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青年研究中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学生资助中心、校团委、校友工作办公室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会。会后,与会毕业生还领取了学生工作部为同学们专门制作的个性化“银杏叶”珍藏纪念明信片。

编辑:麦洛

责编:山石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