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故事|勺园战“疫”女铁人

编者按: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在与疫情的“战斗”中,各条战线上的北大人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前线,北大医务工作者冲锋陷阵,他们以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为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在后方,留守“阵地”的北大师生校友和志愿者们积极参与,以行动为前线医护人员提供坚强保障,按照中央和上级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北大的疫情防控工作;在“云端”,教学科研工作有序开展,教学手段和方式不断创新,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每时每刻,各条“战线”上都发生着众多感人的故事。新闻网推出专题“战‘疫’故事”,通过讲述北大人与疫情“战斗”的故事,记录他们忙碌而温暖的身影,致敬平凡而伟大的付出。

刘桂云,会议中心勺园管理部房务部主管。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从防治诺如病毒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她全力冲锋在一线,日夜坚守,带领部门员工承担起繁重而有序的疫情防控工作。

刘桂云布置工作现场

2019年12月28日凌晨,校园静谧,一通电话叫起了还未入睡的勺园夜值干部刘桂云。学校紧急通知,校内出现多个诺如病毒感染病例。为有效遏制传播,根据要求,刘桂云快速组织协调起部门在岗和在校居住的6名员工,组成了应对诺如病毒工作组,全面展开勺园1~4号楼学生宿舍和7号楼客房等公共区域的集中消毒工作,从凌晨工作到破晓,消毒数千平米作业面,连续工作4个小时,为预防诺如病毒蔓延筑起一道屏障。

刘桂云和同事们加班到深夜

勺园9号楼工程改造接踵而来,不知疲惫的刘桂云又开始了9号楼123间客房家具腾挪和物品清理工作——数百架沉重的床屉、床垫、床背板有序集中,“七零八碎”的客用品盘点记录、核对入库。她说:“每天看着日历本计划封楼的倒计时,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经过数日努力,大家在楼内跑上跑下、搬运腾挪,顺利完成腾空任务。刘桂云开玩笑说:“每天看微信步数,同志们每日3万步已是轻松完成的挑战。”

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1月24日大年三十上午,接到上级紧急部署,学校决定将勺园9号楼作为防疫留观场所,重点观察疫情高发地区未见发病症状的回京学生,27日启用。短短3天的时间,需要将刚刚腾空的勺园9号楼从一无所有恢复到一应俱全。

勺园9号楼复楼布置现场

由于正处于春节假期,勺园大部分员工回家过年,人手紧缺,中心统筹资源,紧急调派中关新园员工全力支援勺园复楼工作。在刘桂云的统筹协调、有序安排下,勺园和中关新园同仁一同投入到勺园9号楼恢复任务中。大家全情投入、争分夺秒,搬床屉、挂窗帘、配物品、清卫生。复杂而繁重的客房恢复配置标准达15项,面对困难挑战,大家齐心协力,最终如期交付运行。

1月27日,勺园9号楼迎来学校第一批留观同学38人和学校防疫工作组6人入驻。为保证楼宇日常运行,勺园需安排两名工作人员一同进驻,服务在住师生并协助开展医护工作。刘桂云主动请缨,第一时间申请加入勺园9号楼留观服务工作。工作组考虑到刘桂云还要负责协调处理部门整体工作,在楼外更有利于工作推进。

在留观楼外,刘桂云每天在做好部门日常疫情防控工作同时,还要抽空学习各项留观防控工作事项。她说:“两位年轻同志在留观楼里工作一定很忙,我抽点时间看看留观工作内容,结合我的工作经验,晚上给她们在工作上提个醒。”每天晚上,刘桂云都会与两位同志进行一次专线通话了解她们思想动态,给她们打气,提醒各项自身防护事项。在房务中心,她每天严格落实各项防控工作流程和把控日常消毒标准,根据学校疫情日报制度,详细汇总统计在住留学生信息,每天核实在住学生情况。她还为勺园在岗员工及留学生配发口罩、体温检测,开展消毒知识专题培训,印制防控病毒资料等。从春节到现在,刘桂云几乎全天在岗,108天的坚守,披星戴月地日日奉献,竭尽全力投身在防控疫情战役中。

刘桂云(左)与两位留观同事在勺园9号楼门前合影

4月30日,北京市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京津冀健康码绿色互认通行。这对她来说是个好消息,如果工作允许,她计划回趟河北老家,看看她正在高三备考的儿子和年迈父母。面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和新阶段工作内容,她说:“时刻待命!准备迎接新的任务和挑战。”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