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9 信息来源: 融媒体中心、国际合作部
文字:郑思茉| 编辑:麦洛 | 责编:安宁观中国之变,赏中国之美,结中国之缘。7月8日至21日,40余名来自美国高校的青年跨越太平洋来到北京大学,他们是来自“知·行中国”——美国高校青年代表团暑期研学团(2团)的学子们。美国青年们从燕园启程,和北大学生一起走进西安和成都,开展为期13天的研学之旅,一路上,他们感悟中华文化——追溯中华文化悠久历史、感知时代中国——探寻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之道。在一次次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中,大家被温暖友好包围、被思想碰撞所打动、被科技进步所折服……一个个美丽瞬间连成一幅幅动人的友谊画卷。
研学团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合影
观中国之变,探寻科技创新引领发展之秘
出发前夕,在北京大学,一堂堂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生动理论课让美国青年朋友对接下来的行程“充满期待”。
经济学院夏庆杰教授为大家带来“中国贫困问题的消除”主题讲座,结合“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等详例,讲述了中国的脱贫攻坚之路;国际关系学院查道炯教授带来题为“全球发展”的讲座,讲述中美在谋求各自发展过程中经贸和技术关系的复杂性和韧性,同时思考全球化背景下不容忽视的中美合作潜力;社会学系邱泽奇教授带领同学们认识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和数字化进程,了解中国数字技术领域的杰出企业;历史学系叶炜教授讲解中国古代的统一与分裂,展现了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主流和必然趋势,为同学们的西安之行打好理论基础。
北大教授授课(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夏庆杰、查道炯、邱泽奇、叶炜)
体育教研部教师、世界冠军侯逸凡为同学们讲解国际象棋的魅力和玩法,这一古老而迷人的游戏早已跨越了时空界限,在世界各地绽放着智慧光芒,他还将同学们分成两队进行实战对弈,让大家感受国际象棋的乐趣和挑战。
美国学生体验国际象棋
在西安,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影教授为同学们作主题为“开放中的中西部崛起”的分享。他详细介绍了交通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影响中国的区域发展,以及中国内部城市利用更先进的交通条件融入国家的大开放格局的进程,为同学们描摹了中国西部发展的知识图谱。在行程结束前,张影还为同学们进行了复盘讲座,从历史地理、农业、产业发展等多个角度回顾西安与成都的传承与创新,并引导同学们通过中国西部之旅的亲身实践经历,去思考如何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张影为同学们授课
一堂堂精彩的课程帮助同学们储备了丰富的“中国知识”,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感受基建方面的“中国速度”、探寻西部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密码及诸多成果,在“知”与“行”中体会科技创新引领、带动城市蓬勃发展的规律。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历史上的成都曾因地势崎岖、交通困难,而被诗人李白贴上“不与秦塞通人烟”的标签。如今,在山川纵横的四川盆地和黄河中游之间,西成高铁翻山越岭,从西安到成都最快只需要3个多小时,“蜀道难”正式成为历史。此次,美国青年们正是乘坐西成高铁,从古都西安奔赴蓉城,感受中国高铁如何深刻改变城市的发展格局。
同学们乘坐西成高铁
走进蜀道集团的美国学生们受到了热烈欢迎,大家先后参观了蜀道集团企业文化展厅及职工之家,亲耳倾听、亲眼观察、亲身感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交通巨变和蜀道文化韵味。“在实施这些‘超级工程’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智慧交通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请问这些技术有哪些运用场景呢?”……在互动交流环节,美国青年学生纷纷提问,对蜀道集团施工项目组织、智慧高速建设等展现出浓厚兴趣,同时还激动地感叹:“这是我们第一次走进中国企业,与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为蜀道集团建设的遍布全球的超级工程感到震撼!”
美国学生参观蜀道集团
张影与蜀道集团代表互换礼物
在西安自贸区,研学团参观了西安港中欧班列运营中心及西安国际港务区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近年来,中国以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全球和区域经济稳定增长持续提供推动力。在此背景下,以西安为代表的内陆城市如何加强与世界的联系,构建高质量开放型经济体系,助力国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在参访过程中,当地工作人员与同学们对此进行了深入交流。
美国青年在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参观并品尝食品
屋外使用光伏幕墙、屋顶铺设深蓝色光伏板、屋里大屏幕上显示着当天的发电量……走进隆基绿能西安总部智慧能源展览馆的首款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体验区,研学团的同学们对这座“会发电的小屋”充满了好奇。“未来,每一座建筑都可能会发电!”展览馆工作人员说。
同学们也认识到,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太阳能、实现节能发展,成为整个新能源行业关注的焦点。隆基绿能科技公司努力攻克太阳能收集转换成本高的难题,经过10多年的研发,不断提升单结晶硅太阳能电池效能,多次打破自己创造的纪录,为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给出“中国方案”。
同学们参观隆基绿能西安总部智慧能源展览馆
“百闻不如一见,过去的我一直认为中国在某些方面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但此行让我明显感觉到,中国正通过高科技产业和新技术来展示进步。”此次参访让芝加哥大学的Michael Angus Connelly对中国科技发展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在成都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管委会人员介绍了“天府粮仓”的建设如何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通过参与“建天府粮仓,促乡村振兴”主题分享会,同学们探讨了中国如何通过新兴科技和创新策略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同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此外,研学团还访问了成都高新区等地,深入了解科技创新在推动完善四川基础设施、提升中西医结合质效,以及助力全球医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
美国青年在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体验现代化农业机械
“中国在大力发展过程中,不仅仅关注东部,也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我以前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项多么艰巨的任务,太震撼了。”夏威夷大学的Cheyenne Espinoza感言。在探索两地前沿科技的旅途中,中外学子不断开拓视野、碰撞思想火花,在惊叹与欣喜中,揭开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奥义。
赏中国之美,见证中华历史文化传承魅力
“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玉文化作为国粹之一,蕴含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和道德追求。此次“知·行中国”美国青年研学团便从体验玉文化拉开帷幕。研学团在西北大学展开玉文化主题学习,深入体验中华文化的“和合之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赵苍丛教授讲述了中国玉文化的审美特点及文化成就,并向大家展示了精湛的玉饰作品。
中美青年就玉文化进行讨论
走进兵马俑、大唐不夜城、三星堆博物馆、故宫长城等中国文化地标,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让同学们领略中国魅力,沉浸式体验中华历史文化传承之美。
一步入兵马俑博物馆,同学们便被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所感染,神情也变得庄重肃穆。“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这些兵马俑是什么特殊材质制作的,能历经千年而完好无损”……惊叹之余,为更深入了解兵马俑出土背后的考古匠心,同学们还在博物馆老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兵马俑修复工作。
同学们体验文物修复
兵马俑博物馆
当夜幕降临时,大唐不夜城灯火辉煌,古色古香的街道两旁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不倒翁”“乐舞长安”等街头表演令人目不暇接,大唐盛世仿佛就在眼前。同学们换上汉服,“化身”唐朝使节,行走在街区中,感受着唐代文化的魅力。
在西安城墙上,同学们纷纷骑上自行车悠闲环绕,俯瞰整个西安城,古城楼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座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城市。“这一定是来西安必打卡的地点!”站在城墙上,同学们纷纷感叹道。
同学们游览西安古城墙
在三星堆博物馆,青铜神树、青铜顶尊人像、青铜龙形器、神树纹玉琮、“祭山图”玉边璋……一件件造型神秘而奇特的文物牢牢锁住同学们的眼球。大家纷纷化身“十万个为什么”,围在讲解老师——考古文博学院赵昊副教授身边争相提问。“三星堆遗址目前发掘面积还非常有限,未来的发掘还会像神树一样继续生长,产生出无限的可能。”赵昊讲道。
来自圣母大学的Matthew Charles同学对展柜中形态各异的面具展现出极大兴趣,他借用展馆玻璃保护层的反光“佩戴”面具。经过多次尝试,他最终找到合适角度将脸部与面具影子重叠,完成一场面具“打卡”。
同学们参观三星堆博物馆
来自四川省川剧院的“芙蓉国粹——传奇变脸秀”则让同学们啧啧称奇。舞台上,变脸表演者随着音乐节奏迅速更换脸谱,伴随着喷火技艺和杂技表演,赢得了美国青年的阵阵掌声。在青城山高级中学,美国青年们再次体验由中国高中生带来的川剧变脸秀,对中国青年高超的变脸技术感到惊叹,并亲身体验了茶艺、书法、太极观赏等多项中华传统文化项目。
观看川剧变脸表演
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同学们佩戴着可爱的熊猫挂件,在蒙蒙细雨中近距离欣赏呆萌可爱、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探究小熊猫、黑熊、锦鸡等北纬30度地域栖息动物特征,了解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不懈努力和显著成就。
同学们参观大熊猫保护基地
结束了西安和成都之旅后,同学们回到北京参观了故宫和长城。在庄严肃穆的宫殿前,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了解着这座宏伟宫殿的建造历史和功能。“故宫实在是太令人惊叹了,它华美绝伦,值得来很多次!”来自康奈尔大学的Leo Glasgow感叹道。在游览长城的过程中,他挥舞着双臂和家人视频对话:“我终于成为了‘好汉’!长城比我在教科书上看到的还要壮观,每一个美国人此生至少要来爬一次!”
同学们游览故宫、长城
“对我来说,最难忘的是看到了来中国之前就听说过的很多中国代表元素,比如兵马俑、故宫和大熊猫,终于看到了它们真实的样子,而不单纯是课本的描述。”圣母大学的Devyn Stek说。
结中国之缘,共筑中美青年美美与共未来
“在国内听和看,与来到这里亲眼看看、与中国人交流是完全不同的。”康奈尔大学的Leo Glasgow专业是中国和亚洲文化研究,他强烈建议,每个美国人一生中至少应该来一次中国。
圣母大学的Devyn则说:“中国和美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北大很多学生与我们有很多相似的兴趣爱好、相似的学习方法。我惊喜地发现,建立联系是如此容易。”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美之间分歧永远会存在,但要‘求大同、存小异’,建立更多共识。”“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样,都是自尊自信自强的人民,都拥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2023年11月,习近平主席应邀访美,其间宣布“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的重大倡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这次“越千山,出秦川”研学活动。通过访学西安和成都这两座中国最具活力的西部城市,这群来自美国的大学生沉浸式体验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见证了日新月异、迅速发展的中国科技力量。
今年7月初,习近平主席寄语美国青少年“青春同行”交流团时指出,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通过此次为期13天的研学活动,美国青年朋友们“重新”感知中国、体会中国并了解中国,与中国的青少年交流互动,成为好伙伴、好朋友,在两国人民之间架起更多相知相亲的桥梁,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作出贡献。
“我们年龄相仿、兴趣相似,这次的相遇只是我们友谊的起点。”为了与中国朋友们继续交流,美国同学们纷纷下载了微信,还与同行的北大同学建立微信群,分享各自的感受。不知不觉间,换位思考的共识及青年间拳拳之情悄然增长。同学们也纷纷表示,将成为中美友好交流的使者,把中美人民友好传承下去,为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共同续写新时代中美人民友好的精彩故事。
同学们在长城合影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