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思政实践课|考古文博学院师生赴福建泉州开展“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主题思政实践

编者按:2020年是不平凡之年,是举国战“疫”之年、脱贫攻坚决胜之年、迎接建党百年之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的系列回信精神感召下,着眼时代命题和现实关切,2020年思想政治实践课程设置“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不畏艰险 冲锋在前”“改革开放 五位一体”“扎根沃土 决胜小康”“一带一路 命运共同体”五条主线,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作为课程主持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主讲单位,教务部作为主管单位,校团委作为执行单位,协力推进思政实践课方案完善和实施。100多位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等担纲思政实践课任课教师,25个开课院系书记或院长全部参与带队,在革命老区、城镇乡野、田间地头开展实践课教学;100多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院系研究生党员担任思政实践课助教;3226名选课学生正在生动的社会大课堂中学思践悟总书记回信,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追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足迹,触摸新中国的发展脉络,在抗疫主战场感受战疫精神,在改革主阵地见证发展力量,在历史大变局中读懂中国未来,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已经取得卓有成效的成就。考古文博学院服务国家战略,围绕“一带一路”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20年暑期,考古文博学院师生走进福建泉州、甘肃临洮、陕西宝鸡、海南自贸港等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关键节点地区,开展“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系列主题思政实践、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在生动的实践中开展文化寻根、文化溯源,深入了解国家重大方略,助力北大考古学子成为拥有中国自信和世界眼光的新时代大国青年。

海上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在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泉州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地位最重要的古代海港之一,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接纳中外多种文化,形成了集闽南特色文化、中原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摩尼教等风格各异的文化类型,以宗教为例,佛教、道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十多种有证可考的宗教在泉州皆有流传,并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是研究丝路精神、深化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目前,中国正在以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主持22处申遗点之一的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的发掘工作。

2020年7月21日至25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织师生赴福建泉州开展“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线下主题思政实践。本次实践团由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立、副院长沈睿文、学术委员会主任孙华共同担任指导老师,学院14名2018级、2019级“00后”本科生参与本次实践,肩负着丝绸之路文化调研、当地考古工地调研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三大任务,深入一线、学以致用。21日,实践团成员分别从北京、安徽、江苏、山东、贵州等地前往泉州,开始实践活动。

22日下午,实践团在参观泉州师范学院有关实验室和研究机构之后,同泉州市政府、泉州师范学院领导就本次实践活动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泉州合作共建中国泉州文化遗产研究院等事宜举行了座谈交流。泉州市长王永礼,副市长周真平,泉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朱世泽教授,泉州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屈广清教授,泉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王克思,泉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小宝等当地政府、高校领导和学者出席活动。

实践团与泉州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座谈

陈建立、孙华分别介绍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发展历程、专业构成、育人情况等,表示学院对泉州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视,表达长期与泉州加强校地合作的意愿,指出泉州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文化价值深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效,为更好促进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因地制宜,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学的交叉学科。

王永礼、朱世泽等对北大考古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向帮助泉州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表示感谢,表示泉州方面高度重视文化传播的力量,希望能与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加强合作,研究、讲述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故事”,传承海洋文化、闽南文化、海丝文化,作出更好的研究成果,提高泉州在学术界及文化领域的地位和世界影响力。

当日下午,依托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时代楷模柴生芳”本硕博学生联合党支部,实践团成立了临时党团支部,并与泉州师范学院研究生党总支开展党团共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今年给高校学生的四封回信精神,分享双方学生党建的优秀经验,加强双方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建设。泉州师范学院的研究生党员同学还为实践团介绍了泉州本地的四个舞种,并现场表演了闽南特色“南音”戏曲片段,加深了同学们对闽南地区民俗文化面貌的理解。同学们还一起参观了泉州师范学院校史馆。

考古文博学院“时代楷模柴生芳”联合党支部与泉州师范学院研究生党总支共建

本次实践以历史文化和遗产遗址调研为依托,以党建育人为核心任务,力图使实践团成员深入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工作的基层一线,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唤醒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培养专业意识和专业技能,成为合格的考古人、合格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者。泉州独一无二的文化环境和历史积淀对考古学专业学生也有特殊的学科教育意义,泉州考古工作所涉及的考古学科门类如水下考古、城市考古、宗教考古等,对低年级本科生来说是一次开阔眼界、了解学术前沿的极佳机会,希望本次社会实践真正达到学术与思想政治方面的双重育人效果。

接下来,实践团还将前往市舶司遗址、清净寺、九日山祈风石刻、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安溪县青洋村下草埔冶铁遗址等泉州市内的各个文化遗产地开展实地调研。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