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建院三周年回顾 (之五) | 繁荣学术出版 普及公共知识

编者按: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在这个万物生发的春天,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迎来了成立三周年纪念日。2018年4月12日,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揭牌成立。三年来,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承时代使命,究世界之变,始终以开展国别与区域研究、培养跨学科人才、推动学术管理创新、加强高校智库建设、拓展对外人文交流为核心使命,为推进北京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跨学科研究不懈努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值此研究院成立三周年之际,我们推出系列专题,采撷研究院三年来的累累硕果,记录研究院成长的点滴瞬间。

一、学术出版

区域与国别研究院自成立之初,即明确学术出版任务,在校领导的指导与支持下,研究院编辑出版学术集刊《区域国别研究学刊》,并陆续推出“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系列丛书”,为我国的区域与国别研究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发展贡献力量。

1.学术集刊

《区域与国别研究》学刊由北京大学创办,意在提供一个跨学科的平台,让不同背景的学者在这个平台上发表研究成果。学刊以基础研究的思想导向,提倡扎根的、专题性的研究路径,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就世界重点国家、重点地区的世界人文、社会知识及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开展基础性和前瞻性的跨学科研究,旨在构造全方位的知识体系,形成中国特色、北大优势的区域与国别研究范式。《区域与国别研究》学刊学术争鸣是我们的方针,服务时代、服务国家是我们的宗旨。希望这份刊物能够在中国的区域与国别研究中收获一份果实。

三年来,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正在编辑和已经出版四辑《区域国别研究学刊》,成为国内区域国别研究领域重要学术参考。

2.学术著作

“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丛书”是研究院主持出版的一套学术丛书,主要收录规模较大、质量较高的学术研讨会成果,形成一系列高质量的学术专著或合集著作,为有志于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学者尤其是北大学者提供方便的传播渠道,并且为社会各界开辟一个集中阅读的园地。截止目前,已出版和计划出版著作包括《十字路口的欧罗巴:右翼政治与欧洲的未来》《世界社会的文化多样性:中国人类学的视角》《俄罗斯国家建构路径的选择》《太平洋上的孤帆:大帆船研究早期经典与最新成果》《环境变迁与国家治理——从英美经历到中国现实》等。

二、公共知识产品

1.培养跨学科的“双能”人才队伍

研究院意识到未来的区域与国别研究人才必须是具备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力,重视双能人才培养。研究院为本院博士生开设“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必修课,面向全校开放,同时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并创建了“燕南66”优创团队。在每周的优创团队例会上,每位学生从自己所关注的领域提出问题,讨论分析思路,梳理文章的脉络。因学生们的学科背景不同,跨专业的交流往往能碰撞出新的想法,拓展新的研究视角,充实多种学科的知识储备。培养一批具有跨学科的知识基础和某一学科领域深入研究能力的人才是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的重要使命,也成为了优创团队生生不息的创作源泉。这支优创团队已汇集近百名区域与国别研究青年人才,将《再看世界》打造为提供高质量区域国别研究的社会型学术的全国性平台,其中部分作者已经在《再看世界》开设了专栏。

2.开设媒体专栏打造学术IP

公共知识产品是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在智库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也是向社会普及具有通识教育价值和国民素质价值的区域国别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为此,研究院在“澎湃新闻”平台开设《再看世界》政务号,围绕国际重大问题、热点事件等发表分析和评论文章,推进社会型和应用型研究工作。这些文章务实而“接地气”,将学理分析和政策建议相结合。疫情暴发以来,《再看世界》创设了“留学生看抗疫”、“海外疫情观察”、“世界城市抗疫经济”、“治愈全球化”、“疫情背景下的中国与周边关系”等专题,组织国内外青年学者,围绕全球抗疫问题,撰写系列观察文章。截止目前,《再看世界》共发表文章300余篇,阅读量超过3000万,单篇文章阅读量最高达640万。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的澎湃政务号在中国智库榜影响力排名一度达到第二,多篇文章被百度、新浪、环球网等媒体转载,被授予“2020年度最佳政务传播奖”,形成一股独特、专业、客观的区域国别研究浪潮。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