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8 信息来源: 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辑:安宁 | 责编:燕元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成立十周年暨新媒体学高质量发展论坛于2024年6月25日在北京大学燕园校区英杰交流中心举行。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盛荣华,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张首映,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国华、副校长任羽中等嘉宾出席论坛。论坛于上午9点正式开始。
论坛会场
姜国华发表致辞,向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新媒体研究院过去十年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姜国华结合国家网络强国战略以及北京大学“学科质量年”战略要求,对新媒体研究院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希望,希望新媒体研究院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结合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发挥科研成果的社会和经济价值,秉持“常为新”的精神,深入推进新媒体学科的发展,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姜国华致辞
盛荣华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作为我国新媒体事业发展的领军者和佼佼者,为推动我国新媒体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理论和活力,还积极为国家建言献策,服务于互联网治理、新媒体产业发展、国家形象塑造与战略传播等关键领域和前沿问题研究。
盛荣华致辞
张首映对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成立十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在我国新媒体行业的产业政策、经营管理、技术安全以及舆情治理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取得了一系列教学、科研与应用领域的丰硕成果,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推动新闻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坚实的贡献。
张首映致辞
北大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谢新洲发布了《新媒体研究院发展报告(2014—2024)》,对建院以来的工作作出全面总结,分别从学科发展与科研工作、人才培养与学生工作、社会服务与国际影响、人才队伍与组织建设等方面系统回顾了新媒体研究院的发展与成就。未来,新媒体研究院将继续积极开拓新媒体研究的中国学派,对新媒体理论的建构和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化、持续性探索,不断推动新媒体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谢新洲发布《新媒体研究院发展报告(2014—2024)》
在表彰环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唐金楠对杰出校友颁发获奖证书。院友会秘书长王宇代表全体院友对学院发展表示祝贺,并回忆了自己在学院学习、生活的点滴,希望在读的师弟师妹珍惜宝贵的学习时间,积极参与学院老师的科研项目,在学院举办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中汲取养分,成为优秀的北大新媒体人。
杰出院友表彰
谢新洲代表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与星云创联创始人兼董事长刘晋实签署协议并接受1000万元资助,用于支持智能媒体方向的研究。任羽中为刘晋实颁发了感谢状。
任羽中为刘晋实颁发感谢状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成立十周年暨新媒体学高质量发展论坛致辞和颁奖环节由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李玮主持。
10点20分,论坛进入主旨报告环节,由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田丽主持。
中国科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勤在题为“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思考——以疾病诊断为例”的报告中,阐释了第二代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值得思考的方向。美国波士顿大学菲尔德讲席教授詹姆斯·卡茨(James Katz)在报告中表达了对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的肯定,并从社交媒体带来的影响和人工智能革命两个方面展开讨论。美国西北大学传播学院及凯洛格管理学院教授、国际传播协会前主席诺希尔·康查克特(Noshir Contractor)在报告中期待在下一个十年中,通过国际传播协会分会在中国的建立,以新媒体研究院为交流平台,共同推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在报告“重新探索国际传播中的数字身份认同”中认为,国际传播应在“连接(connection)”、“风险(risk)”、“规范(norm)”、“场景(scenario)”四个着力点上发力,讲好中国人、中国社会、国家和中华文明的故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在报告中回顾了我国接入互联网的30年间新媒体学科历经的发展,并认为,一个学科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学科贡献上,更体现在社会贡献、国家贡献和人类贡献上,新媒体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学科,具有改变性的力量,能够带来结构性的变化。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刘德寰在题为“三个互联网时代的‘隐性’方法论逻辑——观察、干预和因果推断”的报告中,跳出传统技术划分标准下的Web1.0、Web2.0、Web3.0,而是根据生活者的互联网协同进化而形成的方法论规则将互联网的发展划分为“咆哮时代——桌面互联网”“手机人时代——移动互联网”和“AI时代——意义互联网”三个时代。
主旨报告(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为:张勤、詹姆斯·卡茨、诺希尔·康查克特、周庆安、周勇、刘德寰)
下午的研讨分为“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和“智能传播与媒体未来”两大专题。“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专题由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长聘副教授王秀丽主持。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陆柳作了题为“新媒体人才培养的复旦实践”的专题发言,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办学为例,强调新闻传播教育要始终对标党和国家需要、始终因应媒介形态变化、始终紧随社会需求而变。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姚泽金教授以“加强法治传播复合型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传播体系建设”为题,分享了对新时代法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中心首席科学家沈浩教授作了题为“计算:重塑媒介的延伸”的专题报告。他以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人才培养范式为例,探讨了人工智能等未来媒体形态对传播教育的重塑。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开和教授以“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题,回顾了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的历史沿革和道路建设,介绍了北大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特色和学术成果。
专题发言(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为:陆柳、姚泽金、沈浩、陈开和)
结合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主题报告,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毛湛文、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凯、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刘茜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石林进行了精彩的圆桌论坛交流。
圆桌论坛
“智能传播与媒体未来”专题研讨环节由唐金楠主持。
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贺大为在题为“智能媒体的未来传播”的发言中分享了他20年前在新闻传播专业就读的经历,并深入探讨了业界与学界如何理解技术发展的基础逻辑,指出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腾讯公司副总编徐滔以“向上生长、向善有为:智能传播时代的‘变’与‘新’”为题,结合实践分享了新变局之下对智能传播的新思考。刘晋实在题为“AI驱动的未来:从实验室到现实世界应用”的报告中,讨论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从开发到应用落地。北京中科闻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罗引在题为“智能传播与未来媒体——技术趋势与应用实践”的报告中,讨论了智能媒体领域的发展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技术整合、内容生成革新、人机边界弱化、技术左右认知,交互形式多样化五大特征。百度智能云媒体业务智能传播负责人赵晖在题为“大模型时代百度智能云助力传媒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中,以文心一言的发展历程为例,阐述大模型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深度影响。
专题发言(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为:贺大为、徐滔、刘晋实、罗引、赵晖)
各环节主持人(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为:李玮、田丽、王秀丽、唐金楠)
十载栉风沐雨,十载春华秋实。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新媒体研究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发展历程。建院十年来,新媒体研究院扎根中国大地,秉持社会主义办学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依托于北京大学的深厚学术科研底蕴和国际交流网络,研究院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媒体学自主知识体系,服务支撑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需求,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思想库、人才库和成果库。
在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成立十周年暨新媒体学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与会人员回顾研究院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畅享智能媒体美好未来。十年是新媒体研究院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更是迈向未来、再铸辉煌的新起点。新媒体研究院将继续秉持爱国情怀,投身强国实践,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新媒体学科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新媒体人才贡献力量。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