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茶座第87期——王世强:自信与创新的良性循环

2020年11月20日下午,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举行第87期教授茶座,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世强教授应邀来到茶座现场,就“自信与创新的良性循环”这一话题与同学们进行深入交流。

茶座现场

谈及自信心与创新力,王世强首先从心脏起搏细胞的两个原理——“抢先占领”和“超速阻抑”引入,形象生动地为同学们阐释了一个道理:我们被身边“强者”阻抑的不是自身能力,而是“自信心”。回到同学们的未来创新,王世强进一步指出,“创新力=知识✖创新思维✖自信心”,引导同学们要先进行长时间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尤其是交叉学科的学习融汇,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辩证思维、简化思维、反向思维、联想思维,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在自己擅长的方面“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创新力”。王世强鼓励同学们,在循序渐进的探索和尝试中让自信心和创新力形成良性循环,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同学们认真听讲

有同学询问,如何在看似“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主动创新的自信心。王世强以《论语》中“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一句予以勉励,并引导同学们坚持力所能及的“自我创新”,最终达成“前沿创新”能力:前一个“创新”指的是超越自己,即不断发现自己的未知、提出想法、设法验证、在实践与认识的螺旋上升中锻炼创新力;后一个“创新”则是超越科学前沿,发现从未阐明的原理、解决从未解决的问题。王世强认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有了前一个小创新的厚积薄发,才会有后一个大创新的水到渠成。同学们要从培育、珍视自己的创新想法开始,多实践、多思考,变被动型学习为创新型学习,逐步实现由渐进到飞跃的提升。

主持人为王世强老师送上漫画像

有同学谈到,当拥有不同学科背景和思维习惯的同学合作进行同一研究时,应如何协调其中的差异和分歧,如何锻炼自己的学科交叉能力。王世强指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要让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我所用。他说生命科学学院正在倡导“有圆心的交叉学科”,引导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为圆心,广泛深入地学习周边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并与圆心学科融会贯通。有了这样的知识结构,不仅能把自己的想法转译成与其他学科合作者交流的语言,更能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提升自己的创新力。

现场合影

活动最后,王世强与现场同学合影留念,并写下寄语“自信——创新之魂”。

王世强为同学们写下寄语

自信是一个民族开拓进取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对于同学们而言,以自信为底色,我们才能在创新之路上行稳致远;以创新为依托,我们才能在人生征途中自信前行。

北大“教授茶座”作为学生工作部主办的一项校园文化品牌,在这里,同学们可以和名师大家一起品茶畅谈,近距离聆听师长经历、感受学者风范、领悟人生智慧,进一步增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体会青年成长与责任担当。

“燕园学子微助手”微信平台将持续为同学们提供教授茶座的活动通知并分享教授茶座微语录,敬请关注。

第87期教授茶座·微语录

微语录·一

在学习和事业中被“强者”阻抑的不是能力,而是自信心。

微语录·二

创新需要知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思维,而驾驭知识和思维奔向创新的是自信。

微语录·三

在人生中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先全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然后从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

微语录·四

辩证思维、简化思维、异化思维、联想思维、好奇心和想象力都是创新思维的活性成分。

微语录·五

未来信息化时代,如果你不能指挥机器人搬砖,那就会被机器人指挥着搬砖。

微语录·六

创新力=知识╳创新思维╳自信心,任何一个要素为零则结果等于零。

微语录·七

我们要学会田忌赛马,用自己的长处成就未来;而不是一味“内卷”,邯郸学步。

微语录·八

灵感是被触发产生新奇想法的机遇,而机遇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心里总

微语录·九

要以自我创新的方式学习:不明白的问题不要直接去问别人要答案,而是先自己思考并设法解决,然后在与别人交流讨论的反馈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

微语录·十

自卑的根源在于你的价值观。有了自卑感要理智地反省,你介意的不尽人意之处真的很重要吗?如果重要,就要调整状态,自强不息;否则,就要端正价值观,你内心深处不认为它重要,就不会自卑。

专题链接:教授茶座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