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两委专刊:北京大学激发青年志愿服务活力 讲好用好疫情防控“大思政课”

北京大学认真拓展劳动育人实践维度,2万余人次学生志愿者投身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战斗超200天,引领校园持续掀起“同心战‘疫’·共克时艰”主题党团日活动热潮。学校组织引领北大青年切实上好一堂疫情防控“大思政课”。

动员师生投身实践,在防控一线熔铸“大思政课”。一是听党指挥、冲在前线,5月15日,北大团委按照学校党委指示,全力配合做好海淀区多轮次区域核酸筛查安排,立刻启动学校疫情防控学生志愿者招募工作,1050名青年志愿者在一小时内火速报名集结。16日,学校迅速成立北京大学疫情防控学生党员先锋队、北京大学疫情防控团员青年突击队,短短几小时,全校志愿者报名达3000人。二是同心同向、干在火线,燕园、学院路、昌平、大兴、万柳、圆明园等六大校区同频联动,宿舍楼垃圾分类点、食堂引流、快递点提示、线上流调等六大岗位同步上岗。三是团结一心、战在“”线,11月16日,青年志愿者再次火速集结,1200余名志愿者到就餐集中的食堂和人流密集的学习区,发放约1.5万个口罩,友善友情提醒师生约2.8万人次,全时段、全方位、全身心服务30余万人次师生有序做好核酸检测。从5月至今,北大青年学生志愿者已累计服务保障300余万人次师生核酸抗原检测,筑起校园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精心制作《致敬医护人员》主题海报、易拉宝,摆放张贴到各核酸检测点和宿舍楼,向医护人员表达崇高敬意和真挚感谢。

鼓舞师生精神力量,在防控斗争中讲好“大思政课”。一是志愿者们化身师生健康与平安校园“守护者”,在实干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疫情防控大考中淬炼“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品格,与全体师生、医护人员凝聚起“同心战‘疫’·共克时艰”的强大精神力量。二是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纳入志愿服务体系中,实现学分化、规范化、制度化,引领北大疫情防控志愿者在志愿服务大思政课中践悟奉献精神,在思政教育中体悟青年理想,真正提升育人实效。三是建立了党团联动、院系轮值的防疫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号召各院系成立学生党员先锋队、团员青年突击队,火热开展疫情防控主题党团日活动。党员、团员、学生干部带头参加,汇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在疫情防控急难险重的生动实践中,沉浸式地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团课、思政必修课。

发挥师生主体作用,在防控过程中融入“大思政课”。一是打牢“安全”基础,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确保安全观念和方法入人心,特邀多位医疗工作者为北大防疫志愿者做专题系统培训,保证服务过程安全科学。积极协调为每位学生志愿者配齐防护服、防护面屏等必备全套防疫物资,医护人员在岗前再次面对面传授工作方法。二是用好“激励”手段,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专项工作组,加强对志愿者的关注关心关爱;搭建移动空调屋12顶,精心发放“最美志愿者”口罩、帆布袋、荣誉证书等激励物资5万余件,时时关注志愿者问题反馈。三是强化“宣传”功能,深度挖掘北大青年同心战“疫”的先进事迹,将疫情防控志愿者倾情奉献的珍贵画面定格成一张张宣传海报,张贴在各院系、宿舍楼和食堂的宣传栏,营造“遵守防疫要求、致敬志愿者、崇尚志愿服务”的良好风尚;联动各院系推出“凝聚青春力量·践行青年使命”专题报道,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千余次。

心中有爱,眼中有光,脚下有力量。在校园疫情防控的各个志愿岗位上,积极活跃着北大青年学生志愿者“小燕子”们的身影,严寒冬日挡不住他们奉献爱心的温暖,凛冽寒风吹不散他们对师生温情的关怀。一名志愿者就是一名暖心守护者,一名志愿者就是一面鲜红旗帜。他们或身着红马甲,或身穿蓝色防护服,从清晨到深夜,默默坚守岗位,将坚定的信念筑牢在北大校园这片赤诚的土地上!

专题链接: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