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强党性——北京大学团校第39期研究生骨干研修班开展第三次必修课程暨2023年“青年文明号”开放日主题活动

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同时进一步发挥“青年文明号”弘扬爱岗敬业精神、营造良好文明风尚的引领作用,献礼125周年校庆与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北京大学团委于5月28日组织北京大学团校第39期研究生骨干研修班学员走进医学部“青年文明号”集体,开展第三次必修课程暨2023年“青年文明号”开放日主题活动。

学员们在医学部新图书馆合影

纵观行医历史,感悟济世情怀

抵达医学部后,同学们参观了人体解剖学博物馆。解剖学是医学的艺术,博物馆是历史的厚载。在这里,收藏有诸多解剖学模型和标本,也收藏着医者无私奉献的大爱光辉。在场馆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到老一辈医学先贤将遗骨捐献给毕生热爱的事业,以身体继续向学生传授最直观的医学知识。一代代医学工作者薪火相传、无私奉献,方有如今北大医学事业的繁荣景象。同时,同学们也详细了解了生命科学的医学探索和技术研究,对北大医学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学员们在解剖楼前合影

同学们在讲解老师的引领下,共同参观“厚道行医——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特展”。特展通过图片、视频、文物等多种形式,将历史传统和现代科技融汇于一体,再现了北大医学的发展历程和卓越成就。从丰富的图文与珍贵的实物资料中,同学们了解到北京大学医学部百十年来的发展成果,更体悟到医学部师生恪尽职守、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与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进取精神。

学员们参观“厚道行医——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特展”

凝聚榜样力量,彰显青春风采

结束学院路校区的参访后,同学们于医学部逸夫楼213室参加“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分享交流会。2020—2021年度北京大学“青年文明号”称号获评集体基础医学院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教师代表王光熙、梁会与学员们进行了交流。研修班导师、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团委常务副书记高正参加分享交流会。

交流会现场

王光熙介绍了自己的学术经历以及科研成果,生动地讲述了自己科研中的苦与乐、对科研工作认识的一步步加深,以及作为国防生在军旅生活中的忠诚与奉献、大爱与坚持。他为骨干们总结了“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跳出常规、少想多做、不惧失败”的心得体会。梁会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工作并揭示了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他勉励骨干们在未来的奋斗道路上不惧遇到的困难与失败,只要不放弃、勤思考、善总结,一些偏离预期的结果背后正是隐藏着的科学发现。

王光熙分享

梁会分享

聚焦科创前沿,镌刻时代担当

研修班学员们开展了第三次必修课程,在“研说新思想”环节,北京大学团委博士生讲师团成员、医学技术研究院2022级博士生王洪波为学员们带来了主题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健康中国视域下科技、教育、人才的辩证关系与医学发展”的宣讲。他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批示阐明“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进一步引导学员们明确使命担当、不负国家培养。

王洪波领学

研修班学员、医学技术研究院2022级硕士生汤奕进行了个人展示。她从习近平总书记“医疗设备是现代医疗业发展的必备手段,要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降低成本,推动民族品牌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论述入手,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讲解了我国医疗技术打破国外核心技术壁垒、走自主创新道路、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历程。

汤奕作个人展示

本期“学工面面谈”的主题为如何做好研究生学术科创工作,研修班导师高正作为领学嘉宾为学员们介绍了学术科创工作的内涵与外延、意义与影响、分类与举例,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为学生骨干更好地开展学术科创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他指出,学术科创工作不仅是个人层面的发展锻炼,也关乎国家层面的人才培养、人类层面的创新突破,作为核心学生骨干,学员们应当多引导、多宣传,协助老师们做好各项学术科创工作。

高正介绍学术科创工作心得

研修班学员、未来技术学院2019级博士生何洋向大家介绍了未来技术学院承担的使命与任务,同时分享了在实验室和学院层面带动同学们积极开展学术科创工作的心得,并通过“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勉励学员们不懈努力,带动更多北大学子在各自的领域为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何洋作个人展示

扬帆起航自奋楫,不负韶华更向前。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道路上,第39期研究生骨干研修班必将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与先贤前辈的厚望,向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勇毅前进、笃行不怠,用青春奏响“强国有我”的激昂乐章,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绚丽诗篇。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banner.jpg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