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研究生教育探索与实践 | 服务课程建设 助力学生成长——助教培训改革初见成效

助教作为学生和教师间上衔下接的“桥梁”,不仅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资源,也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北京大学自2002年出台助教相关管理规定开始,就一直非常重视助教培养和管理工作。2017年北京大学进行了博士研究生资助体系改革,将助教培养与研究生资助体系相结合,进一步调整和明确了助教的定位,完善了助教培养的相关要求与管理流程,加强了助教培训和助教评估,形成了完整的助教管理工作体系。

助教培训作为助教管理工作体系的关键一环,从2009年第一次正式启动学校层面的通用培训,采用大班报告和小班研讨的方式;到要求助教必须通过通用培训才能上岗,采用面对面报告讲座和在线视频、在线讨论反思活动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方式;再到启动助教教学能力证书项目,整合各类课程为助教提供教学发展的阶段化支持,全方位影响他们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创新教学发展。助教培训制度不断健全,助教培训课程也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

为了扩大助教培训规模,创新助教培训方式,落实助教教学能力证书项目,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研究生院和教务部等多部门配合,在2020年10月建成慕课《我在北大做助教》。借助慕课的方式更好地支持大规模的研究生助教培训,并通过系统性的慕课资源和异步活动为助教提供个人所需的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也能兼顾因为不同课程对助教工作的多样化需求。

课程注册页面

《我在北大做助教》慕课以北大教师、助教的现身说法为案例,结合具体的源于实践的经验和体会来讲授有关助教工作的方法和技巧,课程短小精悍,包含两讲的学习内容,每讲有四个话题,通过视频讲解、工具类文档、讨论活动、观摩活动与测验活动为参加者提供做好助教工作所需要的教学知识、教学技能、个人工作技能,帮助大家做好助教实践工作的准备。课程两讲是逐步递进的关系,第一讲侧重助教的工作方法,第二讲关注助教的教学能力提升,引导助教同学在做好教学“助手”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教学的过程与魅力。

课程内容设计

2020-2021学年,《我在北大做助教》课程开设四期,共有7295人次注册学习,891位助教通过培训获得证书,证书由研究生院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合颁发。

证书样例

课程不同于传统以专家讲座为主的培训形式,聚焦助教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困惑,以问题为核心线索提供针对性的内容与策略。借助慕课的碎片化设置与灵活性组织,引导助教按需学习,不要求视频完成度,更加关注课程对于助教个性化问题的支持与解决。比如,第一讲中关注作业批改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助教工作过程中的时间管理问题以及助教支持慕课建设中的关键问题等。可以看到在课程中参加培训的助教积极提问,相互支持。从三期课程的统计数据来看,参与学习者基本都会将所有资源从头看到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些资源对参训助教的有用性。该课程也收到来自学生的正面评价,有学生反馈“授课效率高”,不少学生也反馈通过学习课程收获很大,课程整体评分4.7分。

部分学生反馈

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反馈,会通过课程公告、论坛答疑等方式关注学生的问题与建议并进行持续性改进。课程也可支持其他兄弟院校基于该课程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

此外,学校还基于北大教学档案袋平台(http://teaching.pku.edu.cn/)开发了助教证书查询系统,学生使用校内门户账号登录后即可查询培训通过记录。

助教培训证书查询系统

实践证明借助慕课方式开展助教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扩大了助教培训规模,学生还可以利用论坛随时讨论教学问题和自己的困惑,构建了良好的学习共同体。未来研究生院将联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各个院系,进一步加强助教培训,突显学科差异,丰富课程类型、将通用培训与特色培训相结合,逐渐形成学科特色鲜明、课程类型多样、培训内容丰富的助教培训课程体系,在助力助教成长、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