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科技楼结构封顶 献礼医学部107周年庆典

10月29日下午,北京大学医学部107周年庆典之际,北京大学医学科技楼结构封顶仪式举行,北大医学空间建设历程中最大的单体工程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封顶仪式现场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原主任韩启德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北京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原党委书记敖英芳,医学部副主任段丽萍、肖渊、刘晓光、张宁,医学部纪委书记范春梅等医学部领导,北京城建集团领导、医学部各二级学院、医院及职能部处负责人、参建单位代表等参加。封顶仪式由医学部副主任宝海荣主持。

北京大学医学科技楼从前期规划到动工建设历时15年,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是历届北大和北医领导及同仁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北医是个家,我们要再创辉煌。韩启德表示:“今天特别有家的感觉,我们家里又盖了新房子,说明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我们的家也代表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今天是个不平凡的日子,我们大家都会记住这个日子,也将以此为开始,更加努力地奋斗。北医的明天、我们国家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韩启德致辞

“欲穷千里目,登上科技楼。这是北大医学空间建设历程中最大单体工程的重要阶段性成果。”詹启敏在讲话中代表医学部感谢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和海淀区领导对此项目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各参建单位齐心协力,争分夺秒地完成任务;感谢辛勤劳动的施工人员不畏严寒酷暑、夜以继日、克服困难,终于取得阶段性胜利。

詹启敏致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这个始于几代北大医学人的梦想,随着大楼拔地而起,终于照进了现实,北大医学人又有了新的期待。詹启敏介绍:“北大医学的科研空间将实现量和质的飞跃,北大医学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和整体科研水平将有更高、更大、更强的承载平台。”詹启敏表示,结构封顶仪式只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逗号,让我们满怀信心,坚定前行,继续为科技楼后期建设,为搭建国家医学前沿科研平台,提高医学创新能力,为建成师生共享的沃土和乐园而奋勇拼搏。他预祝科技大楼早日落成并投入使用,在北大医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刘玉村代表医学部党委感谢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保质保量的工作,“大楼可以封顶,但是北大医学人的思想境界、创新思维和追求学术高度的精神永远没有天花板,我们永远要做‘顶天立地’的北大医学人。”

刘玉村致辞

工程主体历经400多天,在各单位的日夜奋战、精诚合作下,顺利封顶,各参建单位功不可没。

北京城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代华表示,北京大学医学部是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单位,是中国最重要的医学创新研究基地和高级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基地,这次工程顺利封顶,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他表示,将以首善标准严格要求,全力以赴将科技园区综合楼建成世界一流的医学科技大楼。

陈代华致辞

西北区项目寄托了医学部师生多年的梦想,自开工建设以来,一直是大家关心的焦点、谈论的话题。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韩济生院士虽然未能出席仪式,但特意发来祝贺视频。韩济生说:“希望在新的科技大楼里,我们的科研人员能够继续坚持自力更生,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为北医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一席话,道出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殷切期盼。

北大、医学部领导高度重视科研环境建设,多年来积极奔走,历经几任不懈努力,科技大楼终于在医学部的西北区拔地而起。

韩启德宣布:“北京大学医学科技楼项目工程结构封顶。”各位嘉宾在封顶口共同挥铲,浇筑最后一方混凝土。五彩的礼花响起,在场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封顶仪式

延伸阅读

医药科技园区综合楼工程于2017年1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总建筑面积为83010平方米。工程于2018年7月底开工建设,历经1年3个月,完成了基坑、地下室以及整楼结构;2019年7月30日,工程通过北京市结构“长城杯”第一次验收;10月20日,通过结构“长城杯”第二次验收;2019年9月5日,工程通过“北京市绿色安全样板工地”验收。工程整体预计2020年11月初竣工,届时基建工程全面完成。

北京大学医学科技楼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地上主体建筑分为北楼和西楼两部分,两者以连廊相连接,其中北楼地面17层,建筑高度80米;西楼地面15层,建筑高度71米,必将成为区域新地标。

医学科技大楼是医学部现有实验空间的增量,建成后将冲破因空间设施不足限制医学部教学科研发展的瓶颈,为医学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空间保证和基础设施支撑。大楼建成后,将与现有实验空间统筹规划,共同致力于打造尖端学科平台,建设可持续发展并满足未来科研发展的支撑平台,通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研发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助力“临床医学+X”学科建设、践行“北大医学”发展战略。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