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寄语 | 乔杰:持平实之心 闯未来之“道”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家长们、亲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满怀收获的喜悦,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医学部202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共同见证914名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代表北京大学、代表北京大学医学部,向顺利完成学业的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付出的老师们,默默陪伴的家长和亲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座的你们,不少是第一批毕业的“00后”,你们在北京申奥成功的荣耀中成长,成年后,又进入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北京大学,亲历着祖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守发展、砥砺担当!

你们参与了党和国家的重要时刻。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盛典上,你们作为北京大学“凝心铸魂”方阵成员,再次在庄严的天安门广场上,发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你们喊响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中,你们用志愿服务展示了“冰新一代,一起向未来”的青年风采。

你们也见证了北大医学的蓬勃奋进。紧握“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赋予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机遇,北大医学正鼓足干劲,加快推进新医科建设统领下的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和学科交叉融合。“临床医学+X”在“双一流”放权改革试点中掷地有声,多家附属医院新院区开诊运营,医学科技楼投入使用,医学图书馆顺利封顶。就在前天,距离咱们学院路38号家园不到1小时车程的怀密医学中心项目建设协议正式签署,现代医学教育科技与绿水青山自然生态相互交织,百余年传承与开拓进取融会贯通,在实现北大医学开疆拓土历史性新突破的同时,更为首都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增添了新动能!

你们更是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两年多来,不论何时何地,北大医学人始终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疫情初期形势严峻时,400多名排头兵援鄂出征,奋战两月有余;疫情反复形势复杂时,一批批“大白”走进社区、连续作战,完成了数千万人次的核酸采样。疫情大考下,你们经受了更多磨炼,付出了更多艰辛,但我相信,与困境的直面也让你们在对医学事业的反复审视和思考中,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加深了对它的热爱:爱它救人于生死的力量,更爱它无惧于生死的豪情。

同学们,今年是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源远流长,北大医学人流淌在白大衣下的红色血脉奔涌不息;生命渺小,却在一代代北医人的团结奋进下愈发璀璨。在这一晃数年的求学时光里,北大医学一个世纪又十年的历史沉淀已注入你们的灵魂;在前辈的带领下,飞扬的青春也已在健康事业的建设中初绽光彩。

你们中间,人民医院的安倬玉同学荣获了国际著名血液病学会的杰出摘要成就奖,别看只是摘要,他可是这个奖项2021年度,全球5名获奖者中唯一的本科生;公共卫生学院鲁欣然同学对于刚果金儿童疫苗接种的研究,入选了世界卫生健康论坛;医学人文学院曾治同学热心科普,组织制作视频《微生物的故事》,助力疫情防控,收获上万播放量。

刚刚发言的王宇强、乔笑莹、文星喜三位同学分别回顾了大学期间参军入伍、成长为实习医生和留学生感知中国的故事。你也许能从他们的故事中看到似曾相识的自己,但老师更相信,不同的你,在这几年求学时光里,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历与感动,荣耀和自豪。今天,毕业的校门已为你们敞开,不论你们选择的前路如何,老师都希望你们能坚守内心的正道,在此,我想对你们提四点期望:

首先,坚定信念,树立“大志向”。“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希望你们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从北大医学前辈们的身上,汲取前进的动力;在磨砺中,见风雨、长才干、壮筋骨,努力成长为可以“撑起一片天”的“参天大树”。

翻开北大医学的历史,先辈们积极投身祖国医学伟大事业,为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基础医学院的王志均教授,在美国求学时欣闻新中国成立,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创建了北医消化生理学科,开拓了我国消化生理学事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批消化生理学科专家。还把他自己的女儿王宪老师培养成了心血管生理的学科带头人。而王宪老师又为国内外心血管病理生理领域培养了多位优秀科学家。正是这样一代代人志向相合,接续奋进,让我们北医的心血管研究不断开拓创新,始终走在国际前列。

第二,心系苍生,厚植“大情怀”。希望你们以前辈为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非凡的力量,成就不凡的人生。

被百姓誉为“抢救大王”的北大医院张树基教授,在半个多世纪的从医生涯中,凭借精湛的临床技术、丰富的抢救经验,屡屡使患者转危为安,会诊足迹遍布京内外众多医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我还记得王海燕教授常说,“被他人需要是最大的幸福”,她带领团队建立了先进的肾脏内科学科体系,培养出了赵明辉、张宏、杨莉等一批一流人才,引领了全国肾脏病学的发展。去年首届北京大学青年医师奖评选出的36位优秀青年,就是无数像前辈们一样心怀大爱的代表。科技高速变革,从医情怀如初,不管多少年,我们也依旧能从当下这一代人身上看到前辈的影子,这就是情怀传承的力量。

第三,砥砺奋斗,练就“大本领”。医学是复杂的,是不断发展的,选择了医学,就意味着选择了学无止境,希望你们把孜孜不倦的钻研作为人生常态,以“千万锤成一器”的砥砺奋斗,练就过硬的“大本领”。

说本领大,我们一下子就会想到校友屠呦呦先生,她是50年代北医的毕业生,本科毕业后分配在原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面对上世纪60、70年代我国两次疟疾大爆发,挂帅“523小组”筛选抗疟药,历经了无数次的探索与失败,才用乙醚提取到了对鼠疟具有特效的青蒿粗提物,最终成功分离到了青蒿素结晶,用于人类疟疾防治工作。在今年世界防治疟疾日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蒿素是中国首先发现并成功提取的特效抗疟药,问世50年来,帮助中国完全消除了疟疾”,“为全球疟疾防治、佑护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下个月,我们将评选首届屠呦呦青年学者奖,就是要鼓励大家向屠呦呦先生学习,勤于长本事,敢于担难事。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大家清楚的认识到,功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一朝一夕中的踏实求索。

第四,实干奉献,肩负“大担当”。每一项事业,无论大小,都是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无论毕业后选择工作或是继续求学,希望你们笃定前行,扛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

2015年至今,北医始终承担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任务。七年来选派的百余名优秀医疗队员,能在雪域高原为西藏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填补了一项项历史空白,创造了一个个医疗奇迹,也是源于平时扎实的医学基本功。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大医学人能为来自世界各国数千名运动员,筑起了牢不可破的安全屏障。 扛起这一国家责任的底气背后,是曲绵域、党耕町、敖英芳、刘忠军教授,还有刚才发言的吕扬大夫等三院运医骨科人的代代打磨,北医人多学科的团结协作。而更多的奉献、更大的担当,融入在了我们北大医学十家附属医院每年千万人次的门诊、百万人次的急诊治疗,几十万例次的手术实施和无数次的护理操作之中。

同学们,今天你们即将踏上人生的新征程,老师希望你们立志向、练本领、有情怀、敢担当,而这背后需要的是一颗平实之心的承载。它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迷于光环,不鹜于虚声。

持有平实之心,才能闯未来长远之道。才能在树家国情怀之“道”上开创前程,在修医德行仁术之“道”上治病救人,在精专业勤学习之“道”上厚积薄发,在讲奉献重实干之“道”上勇挑重担。将北医的“厚道”品格融入自己的人生,在未知世界里勇毅前行,在有限的生命里拓展人生无限可能。

同学们,记住北医是你们永远的家,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在这个大学圆梦的地方,重温同窗岁月,畅享师生情谊,共叙北大医学的壮阔未来!

祝愿你们和我们110年的北医,鹏程万里,一路辉煌!

(乔杰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本文由其在北京大学医学部202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整理)

专题链接:2022毕业季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